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形剑     
第二十一式:怀中抱月接上式,左足上提随即原地落下,足尖向左,身体随之向左扭转,转体180°顺势向下蹲坐成左前右后之交叉歇步。同时右手持剑,使剑尖向下,向左,向后,向上,再向前绞转绕圈在左旁方绞转成一个小圆花,顺势屈肘将剑斜抱胸前,右手手心朝上,虎口向前,剑锋向左右,剑尖略高于顶,左手决指随右剑而动,在胸前仍扶按在右手腕上脉门处,目视剑尖。(图21)  相似文献   

2.
刘德明 《武当》2005,(6):7-9
六、青龙摆尾右脚稍后退,体右转,右手持剑用力向下向上挖,提剑于肩上,剑尖向左下,目视剑尖(图48)。右脚向前跨大步,上体前俯,右剑经上向体前下劈,持剑于腰际,左剑指前指,目视前下方(图49)。左脚稍前拖,猛左后转身,提右膝,右剑向右猛刺,目视剑尖(图50)。左转身,右脚南侧落地,右剑上举体前下劈,持剑于腰际,左剑指指向东方,目视东方(图51)。  相似文献   

3.
王永 《武当》2000,(11):22-24
I、身体朝右拧腰转胯,右脚向左腿后侧插步,两腿随即右转,双膝微弯,右脚跟离地掀起。与此同时,右手持剑外旋,手心朝上前伸,使剑尖经左臂下方随右转身之势向右平行穿剑划弧摆动,比肩略高,剑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左屈肘按附于右腕,手心朝下。目随剑尖(图30)。  相似文献   

4.
剑分为电动花剑、电动重剑、比赛佩剑三种。电动花剑和重剑的剑尖是一弹簧头,当剑尖刺中对方时,弹簧头被压紧,电路接通,裁判器便显示灯亮。所以花剑和重剑只能刺,不  相似文献   

5.
黄鑫 《武当》2003,(5):27-29
十三、乌龙摆尾 (一)动作说明 1.转身扫剑。接上式走转至正北坎宫,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脚向前扣步于圆弧的同时,向右转体扭腰,右脚向右后摆步,脚尖正对北方,右臂同时外旋,掌心向上,借扭腰之势向右外侧横扫至正东方,剑尖高不过膝,左手甩腕成手心向上,目视剑尖(如图42)。 2.交臂带剑。左脚绕过右脚顺圆弧上步于圆弧上,右手持剑向上向体左带至左臂外侧,掌心向后,剑尖向上,左剑指压于右腕上,双臂相交抱于体前,目视右后下方(如图43)。  相似文献   

6.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5):54-54
53.怀中抱月:接上式,体重后移于左腿,收右脚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握剑屈肘沉腕于右膝上方.使剑尖上崩,高与头齐;左手收按于右腕内侧,目视前方(图71)。  相似文献   

7.
1点剑:立剑自上向下,提腕,使剑尖向前下点、臂自然伸直,力达剑尖。2崩剑:立剑自上向下,沉腕,使剑尖向前上崩;平崩剑,平剑自左向右,手心朝上,抖腕,使剑向右平崩,力达剑尖。3劈剑:立剑自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剑成一直线;抡剑沿身体右侧绕一立圆,然后向下劈。4刺剑:立剑成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剑2004.2成一直线;5撩剑:立剑,由下向上方撩,力达剑刃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起;反撩剑前臂内旋,其余要求与正撩剑同。6拦剑:平剑由下斜向前上方拦,右拦剑前臂内旋,手心斜朝下,贴身体左侧弧形拦出,剑尖斜向左前;左拦剑…  相似文献   

8.
黄鑫 《武当》2003,(6):26-28
十八、鱼郎问津 (一)动作说明 向右转体扭腰的同时,右脚扣步落实,左腿屈膝提起,脚尖绷直,右腿微屈膝独立,上身微向左后倾斜,同时,右手持剑经头顶向左后下方坤宫方位反手刺下,掌心向外,腕高与头齐,置于头部左前方,剑尖斜指坤宫方向地面,左手仍附于右腕上,目视剑尖(如图66)。  相似文献   

9.
三合剑     
第二段 十、乙:盖步刺喉 甲:进步挂防 乙:左脚横移一步,紧接右脚向左撤一步,脚尖外撇成右盖步;同时,右手剑向左回带至胸前,右手心朝里,剑体水平;然后右手剑朝甲喉击刺;左剑指屈臂架在头部左上方,手心朝外;眼视剑尖。  相似文献   

10.
余国雄  刘绥滨  凌召 《武当》2000,(5):25-28
31、金鞭打马:接上式,左脚向右脚前上步,上体微左转,右手握剑上收于左侧方,左剑指护于右腕。紧接着,右脚向左脚前上步,上体右转的同时,右手握剑朝身后下方反撩,左右腿形成左倒插步姿势,左剑指伸臂斜举于头左侧上方;头右转目视剑尖(图40)。  相似文献   

11.
郭华  仇保平  张亚新 《武当》2013,(9):34-36
第二十二式古树盘根承前式,右腿朝前跨一步,右手持剑朝右腿前下劈,形成"古树盘根"之势(图29)。第二十三式浪里翻花歇步劈剑,左腿横向迈出一步,右腿朝左前方踢出,剑尖从下向上翻起(图30)形成左势剑,右手持剑朝前撩起,左腿朝前踢起(图31)。  相似文献   

12.
马杰 《武当》2011,(11):9-11
第十三式凤凰展翅转身刺紧接上式,①以左脚跟为轴,向外撇转,身向左后转180度。右脚尖跷起以脚跟为轴,随之也向左后转的同时,左拂尘随转身向左后甩。右手剑随身转,剑尖在前,剑身平直向左后旋转。头向左转,目视剑锋(图25~26)。②紧接上动,上身继续向左转95度,左脚向外撇脚尖,身体重心向左腿转移踏实的同时,右手剑遂向左转,臂微曲呈圆形置于胸前,剑柄在右,剑尖在左,上身向前下俯,剑向后穿刺。左拂尘由左向右顺剑臂下  相似文献   

13.
第一架 举鼎势:并步正立,右手在前握靠剑盘(即置于剑柄上方)。左手在后握住剑柄下方尾部。双手错分,掌心相反朝向,将剑上举齐头并令剑尖向后;跟着将剑向前下方砍去,并伴随左脚迈进变为“左弓字步”。此法功在格开敌家杀来之械并随之奔  相似文献   

14.
魏庆新 《武当》2012,(12):13-16
戚门十三剑,据说为戚继光所传。因剑法有刺、崩、劈、挂、抹、云、架、缠、穿、撩、斩、截、点十三种,故名十三剑。此剑在山东十分流行,鲁西一带主要为武术家魏金章先生所传。第一段预备式:面向南,两脚并步站立。左手反握剑柄,使剑垂于左臂后面,剑尖朝上,右手五指并拢贴靠右腿外侧,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图1)1、仙人指路:右手变剑指,由下向上举,剑指向上,目视左方(图2)。然后,右剑指下落至肩部后向右  相似文献   

15.
<正>四十九跳涧截拦1、独立后扫扣左脚,身向右后转,提起右膝,向右下扫剑;同时,右小腿自然下垂,左掌变剑指,撑指在左上方,手心向外,与头高。眼看剑尖方向,意在剑前刃(图49-1、图49-2、图49-3)。2、提膝反截右手旋臂向右上截剑,剑尖与头平。左手剑指侧撑。眼看剑尖方向,意在剑前刃(图49-4)。  相似文献   

16.
黄鑫 《武当》2003,(4):19-21
六、马后加鞭 (一)动作说明 歇步后劈。右脚摆步前落,双腿屈膝下蹲成歇步的同时,向右转体扭腰,右手持剑向上向后反劈成立剑,掌心向南,剑尖向正西,离地约20厘米;同时,左手向下向上翻起撑于头左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剑身(如图16)。 (二)动作要领 与上一动连接要紧,不要停顿,可以不蹲到底,而以半蹲完成。 (三)攻防含意 回身后劈身后之敌。  相似文献   

17.
郭树璞 《武当》2000,(5):3-6
左脚向左侧跨半步,右脚向左脚后撤一步,屈膝下蹲成坐盘式。同时身体向左扭转,带动右手剑外旋,向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左撩绕一周,削于左上方。手心向上,剑尖斜朝左前上方,刃分左右。左手剑指向右向下再向上弧形缠绕屈肘至右肩前。手心朝后,剑指朝右上方。目视剑尖,面向东北方。图86。  相似文献   

18.
剑与剑     
朱春明  宗河 《新体育》2004,(6):14-17
“三剑客”在一起仗剑拼杀了十年,而今他们却发现:再次回到雅典,遇见的也仍将是老对手,但手中的剑却已不再是从前的剑了!“剑如其人”,这是在讲剑客。其实,十年峥嵘岁月,剑本无异,只因人变!  相似文献   

19.
    
剑是两边有刃的兵器,中间为脊,短柄,一般有剑鞘。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称为剑首,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有花纹,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石刃骨剑”已具备了剑的雏形。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1997-22-1),出现了青铜剑。《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剑的起源,说法不一。如张氏《剑和剑艺》记述“古之剑,依据出土文物,始自石器时代,只有实物,少有记载”。简言之,剑起源于石器时代。并引用古籍中有载认为剑起源于四千多年以前。相传,“黄帝”铸剑,“蚩尤”制剑之说。据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记载“一般认为早在商代已出现剑”。换言之,古代剑起源于商代。古代剑是宝贵的文物。文物是历史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遗存。关于古代剑的起源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沉思。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