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户由于具有极强的激励机制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而为农民自主地选择,规模经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推进。因此,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巩固和发展农户的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2.
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进入了新时期,面对贫富差距扩大,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农村可能出现重大社会问题的预设前景下,政府更加要重视贫困农户的帮扶,如何将贫困农户甄别出来就成为扶贫工作首要课题。在农村,在贫困农户甄别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必须规范的问题,也有必要将扶贫工作与民政工作做一定区别。我们通过对实证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分析原因,认为存在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上出了漏洞,应当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修正,建立科学的甄别机制是必要的,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养猪八忌1.忌近亲繁殖。一些养猪户存在着同窝猪“兄弟姊妹”间繁殖和亲子间繁殖的现象。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猪种越来越退化,影响了猪的质量和经济效益。2.忌仔猪过早或过晚断奶。因为仔猪的消化机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还未发育完全,过早断奶会引起仔猪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4.
基于探求土地流转推动路径的目的,设计问卷对样本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土地流转整体不充分,路径选择仍以农户自发为主的结论。遵循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分析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四项主观因素,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土地流转的路径有提高土地效益的内在驱动路径、加强政府推动的外在驱动路径、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的人力驱动路径、宣传落实和法律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农业收益悬殊,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转移,农地闲置,是促发农地流转的主要诱因.整个农户流转行为表现出区域性,流转模式多样性,呈现“去粮化”趋势.社会经济制度、农户自身禀赋和自然资源禀赋是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学界在农户流转行为形成机制、新农村建设宏观背景下的农户流转行为以及农户流转行为长期定位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农户联保的各种特征,进而分析了网络关系对农户联保的影响.农户作为网络节点的特征和具有的关系结构决定了其联保角色和借贷行为.此外,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部分定理解释了农户借贷现象、借贷难、借贷差异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和中央支农资金不足问题,也有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推开,力图通过信用社来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了更好了解农村信用社对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本文经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为农户服务的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提出不能完全依赖农村信用社,还要同时发展新型的农村民营金融来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推开,力图通过信用社来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了更好了解农村信用社对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本文经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为农户服务的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提出不能完全依赖农村信用社,还要同时发展新型的农村民营金融来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天津市2003年的家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态势;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了农户非农就业的概率、非农就业的工资率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而且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容易在第三产业就业.  相似文献   

11.
判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标准,是参与主体是否能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 农户模式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目前的主流模式,但由于企业以资本赢利为目的,不能实现与农民利益的真正结合,在实践中并不成功。合作社和农民利益根本一致,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农业的普遍经验。政府重点支持的对象应从龙头企业转向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饲料作物品种多,适宜农户农牧场栽培的多年生牧草主要以豆科牧草为主,禾本科牧草为辅。一年生饲料作物以粮草兼收的禾谷类及青绿多汁的叶菜类为主,其次是豆类、瓜类和水生饲料。多年生牧草见效慢、产量高峰一般在2-5年,一年生饲料作物易种、易管,播种当年就见效,并且有利于轮作倒茬。具体选择方法,主要根据畜禽种类而定,要做到因类而异,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3.
14.
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户行为所引起的耕地破坏在我国显得相当严重,必须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本在分析农户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并且提出协调两关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周代开始,以农为本的农户生计方式就基本确立。周王在每年春耕时,亲自率领官员在农田举行象征农耕的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农作丰收。至宋代,农业仍为民众最传统最普遍的生计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农民的多元化生计方式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从事丝织、矿冶、饮食等行业。本文拟从宋代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农户生计方式的变迁进一步探讨当时农业为本,工商业并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对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的改进与发展.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在遭遇健康风险的时候有极大保护作用,虽是如此,可是因为其报销的力度还不够强大,使得农户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提高消费水平.鉴于新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当前的具体情况,本文将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背景、改革进程、制度内容、制度优点、农户消费、改进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探讨,使得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在我国更好地进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范丽丽 《教师》2014,(26):127-127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指导原则和核心任务是"三化协调",难点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在此难中之难的是农户的信贷需求受到抑制。本文从金融机构和河南农户两个不同主体,分析河南农户信贷需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解决河南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出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户信贷需求问题,以期推动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户是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行为主体,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必经渠道.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农户的实际调查,认为三门峡农户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农户具有较高的经济结构调整意愿,农业新品种对农户的收入增加有较大的贡献,政府有介入农户经济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和提高农田水利投资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农户经济结构调整,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采用受多种行为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从政治、经济、心理、行为等多个维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小农理论、风险决策理论、技术决策行为理论、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等多种分析范式。文章回顾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全面阐释了农户在农业技术采用中的经济特性、决策偏好及抉择模式,并提出对低碳农业技术的认知普及、应用与推广是学术界应深入探究的领域,将为农户技术决策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户家庭的借贷需求与农户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在农户的民间借贷中,主要是以“亲情”和“友情”为借贷基础,然而高利贷现象也存在,部分借贷利率超过国家基准利率数倍甚至10倍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农户之所以优先选择“高利贷”是因为正规金融求贷的成功率低,对于农户而言,求贷的成功率、便捷度与高利息相比,前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