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人吗,都‘博客’。"这是春节晚会上一句经典台词。我尽管不是名人,但在我62个学生眼中也算得上是个"名人"。既然是"名人",哪能落伍不写博客呢?我在2006年3月8日正式开博,并向全班同学开放。一时间班上开博的学生前赴后继,每日写博客、给博客留言似乎成了我们的"自主作业"。这事还引起了《大连晚报》和开发区报等媒体的关注,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小小博客竟有如此魅力。记得在"开博"动员大会上,我曾和学生说:"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童言,这是对自己童年最好的纪念。"我还亲自写了一篇范文:"敝人为师九载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喜欢写作业,而学生不愿意写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单调无趣,没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的作业;有的即便是层次性不同的作业,但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导致很多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而作业有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更多采用的等级制,也让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还能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呢?我多年来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进行了一些有创意的探究,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一般的、打破常规的做法和经验。一、作业权利的"免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能听到:"你昨天的作业怎么做得那么差?回去重做一遍。""今天怎么和同学打架了?请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作业的布置与质量问题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事情。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对作业的评价管理有所欠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属于"一刀切""拿来主义",针对性不足,多而杂。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热情呢?首先,学生的作业应该"少而精"。在布置作业前,教师需要研究每一道题背后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思考每一道题的设计意图,删减重复的题目,提炼或改编有针对性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就作文方面的问题在中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问题之一,你对作文是否感兴趣;问题之二,你的作文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不感兴趣""怕""编""挤""凑".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有同感——中学生谈作文而色变,视作文为"编套"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5.
说说博客     
每天都听人在说博客,究竟什么是博客呀?什么是博客Blog全名为Weblog,意思是"网络日志",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6.
<正>"没啥写""写不好"是中学生言及写作时常有的叹息语。"没啥写"说的是素材枯竭,无米为炊;"写不好"则是说手法老套,言而无味。走出写作封闭式的"围城",建立并优化开放性作文系统,是中学生走出上述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开掘""开拓""开发"则是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一、博中求"专",开掘名人名著的深层内涵许多中学生接触名人名著,为的是应付考试,或是出于盲目追捧,所以答问时能"侃"上几句的名人名著甚多,但"多"而不"精",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书     
从前,有一头驴子遇到了一只猴子。驴子是"电脑达人",热爱一切电子产品;猴子则很"守旧",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书?"驴子很好奇,连连问猴子:"你怎么向下滚屏?你用它写博客吗?你的鼠标在哪儿?你用它打游戏吗?它能发短信吗?玩微  相似文献   

8.
以前讲网络真是神奇,现在说博客真是诱人。以前上博客大多是一些搞科学、懂电脑的人士。后来就是有知识、有电脑、有闲的人,再后来就是只要你能敲得动键盘,就可以"赤膊上阵"。在博客里你可以讲知识、讲科学、谈经验、谈生活、写心得、写不幸等,在网上你可以公开自己的所学所用,也可以公开自己的隐私,甚至裸贴,所有的这些肯定有阳光的一面,也有背人的一面,反正是在网  相似文献   

9.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23):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11.
编月志     
《中学生读写》2008,(6):138-139
<正>猜猜本月的编辑部又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儿?话说,这年头……如果你不上网,说明你足够老土……如果你上网但不写博客,说明你的生活很"榆木"……如果你上网写博客,但不看《博客族》,说明……你自己去想吧!《博客族》的编编们就是这么一群上网写博客又编《博客族》的新新人类……  相似文献   

12.
我曾多次去学校给中学生作关于写作的讲座,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有悬念的作文才好看".这个题目其实也是来自中学生的心声:有些学生写的文章无论是记事的还是记人的,老师和家长总是批评说像"豆腐账""流水账",读起来枯燥无味.那么,希望同学们通过下面对悬念写作手法的学习,能够让自己的作文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刘昕 《小学时代》2008,(11):36-36
我的博客名叫"昕昕的天空",是我很喜欢的小家。从二年级开始,作文就是我的最怕。我不会写、不敢写,却又不得不写。在外地上班的爸爸又不能每天都辅导我,所以他经常给我推荐小朋友的博客,从"佳玉宝贝""到"淘气小妞",从"钰儿"到"快乐小丫"……我看到许多和自己同龄小姑娘的作文,他们总能把自己身边的事写进作文,写得还很好看。于是,我也学习试着把自己身边的事写好。到三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四年级时,我央求爸爸给我注册了这个博客。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章法,任何事情都要乱套,作文也不例外,谁想看一篇颠三倒四、云里雾里的文章?相反,如果眉清目秀,让人一看就明白你要表达什么、你是怎么表达的,文章的肌理犹如银杏纹理一般摆在那儿,清清楚楚,多好啊!何必兜兜转转绕着圈子写呢?正所谓"言有序""章有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质,在写法上肯定有所区别,有自己的文体样式,但  相似文献   

15.
<正>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教师或卖力地捧着课本"说文解字",或让人应接不暇地展示着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同时不断询问学生:"懂了吗?会了吗?听明白了吗?"学生也不断地点头示意"懂了""会了""明白了"。然而,一看课后的作业却发现,所谓"懂了""会了""明白了"只是真实的"谎言"——我们以为已经讲得"很明白清晰"的知识或者方法,在学生的作业中表现得还是那么的"糊里又糊涂"!于是,我们这些教师就非常不解并痛苦着:为什么"你不懂我的心"?为什么你们明明没有懂,还要骗我说"懂了"?  相似文献   

16.
正每次走进教室,都能看到一些学生在"抄作业",也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学生的作业是"抄"来的。在调研中,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做呗""作业太多呗"等。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更多的是理解。写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听懂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没有把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弄懂、弄明白,那他们又怎么去完成课后的习题呢?加上现在很多老师以"题海战术"来  相似文献   

17.
"你的作业写完没有?拿来给我检查!""去同学家?不行,就知道玩,复习功课去!""这活儿不用你管,去背英语"……这样的话语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忽略了其他,包括"做人的向导".  相似文献   

18.
"你嘴上所说的就是你的人生。"我对很多人说。"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你自己或是你周边的人,是不是也曾经历过这种事情呢?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更明显。令人吃惊的是,每天叫着"没钱"  相似文献   

19.
训练要求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你最难忘的?拿起笔来,把这个"第一次"写出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可以用"第一次……",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拟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博客?     
什么是博客? WE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 则是写BLOG的人。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 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