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考查内容] 现代文阅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3.
邓昌新 《中学文科》2005,(12):11-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龙兴娟 《辅导员》2010,(6):49-4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章的感悟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新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少讲些,尽量多让学生去阅读、发现、探究、交流和积累。学生有了主体活动的空间,加强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阅读     
《中学文科》2005,(4):12-20
近几年的中考题对记叙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理清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义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从命题角度看,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及赏析题等开放性试题在进一步增加,阅读的综合性、能力性、开放性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7.
仇春兰 《青海教育》2003,(10):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学生能否从文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是阅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0.
申延龙 《天津教育》2007,(11):46-47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陈希萍 《文教资料》2006,(29):105-106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确立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14.
黄娟 《双语学习》2007,(8M):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魏剑婷 《山东教育》2005,(19):53-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在体验中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主体板块,现代文阅读的评价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具体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核心是要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理解、体验、感悟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认为,提倡个性化阅读,更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吴秀梅 《吉林教育》2004,(12):39-3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