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中颇为重视学生的学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研究确实有积极意义,并已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不过,就“教学”的全部含义来说,它毕竟包括“教“与“学”对立而统一的两大部分,终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勇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可见,教师的教法是不容忽视的,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达到不需要教”的“教”法,仍是需要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何使“教”达到“不教”,使“学会”达到“会学”,以适应知识爆炸的需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呢”?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究竟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法定“教”法,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如何逐步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此,我想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有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交响乐。为了是“教”与“学”能够更好更贴切的结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使“教”促进“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最美的境界。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激励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理念,以“做”为中心,并以此去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达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围绕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建立操作程序展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作为当代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方式来研究其如何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如何跟上现代科学(包括教育科学)前进步伐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有序性和实用性,把握思维活动的多样性,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巧妙地统一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综合地加以应用,而不囿于某种单一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树立“教是为了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为了让学生练而不是代替练,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使主体自立而不是否定主体作用”这一基本观点,做到“两个结合”、“两个统一”,以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陈曦  董娜 《天津教育》2023,(12):10-12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的评价三者一致,也是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命题测试与目标保持一致。在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评”达到有机联系和统一,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一、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教育进步的直观体现就是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让"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在我们教改中真正实施,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更好的学习,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具有有效性,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去关注、去实践.但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过程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说“引导”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写文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以“教”的积极性,去启发学生“学”的积极性,离开了“学”的积极性,“教”的积极性也必然落空。如何启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呢?那就要抓住一个“导”字。“导”是贯穿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完成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从需要中去学,感到学习的乐趣,越学越爱学。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之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改的尝试中,我喜欢博采兼蓄老师们成功的经验,更愿意探新求异,磨炼自己不断进取的意志。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走当前语文教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从语文教学全过程来看,学生始终是主体,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我是以“训练学生学会‘比较’”为突破口,开始摸索怎样教学生会学的。三年前,我接受了部颁重点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试教任务。教学中,我首先从改进教法入手,利用新教材“比较”教学因素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12.
教是为了学,通过一定阶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达到“真知”。所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中学生物教学,在注意改革教法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指导学法,使学生能从教师教懂向自己学懂发展。通过自身的体验,对“双基”深  相似文献   

13.
高教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却存在一种偏差,过份强调老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包含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性活动,教改必须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与配合。只有“教”与“学活动的谐调发展,高教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达到的水平需要合理的“评”,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实践过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是一个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去我、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媒体利用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以往我们只注重“教”而忽视“学”。教改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应当注重“学”。科德(S.P,Corder)曾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当违背自然过程,而适应自然过程:不应当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多年,  相似文献   

16.
整合机械制图和AutoCAD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和制图技巧相互渗透,教学有机统一,以人机合一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方式,达到教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与片面,相当多的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问”现象,使课堂教学变相地成为“满堂灌”。 许多经验启示我们,小学首先应该教儿童爱学和会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教师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必须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统领下才能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在同一目标的指导下达成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素养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评”真正达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中颇为重视学生的学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研究确实有积极意义,并已取得斐然可观的成果。不过,就“教学”的全部含义来说,它毕竟包括“教”与“学”对立而统一的两大部份,终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予的双边活动;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言,我们对教法的研究也还远远不够。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可见,教师的教法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又常常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其实,这句话中的“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如何“达到不需要教”的“教”法,仍是我们必须着重研究的手段。歌德有句名言:“在限制中才显出能手,只有法则给我们以自由。”今天看来,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扎实的能力和真正的自由,也不能不在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是同一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互为依存的层面,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且积极参与,古人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培,又从而律之;平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又从而然之.”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