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填空 l)刑法分则根据犯罪_的不同把犯罪分为八类,即 2)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 两部分组成。 3)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袱分为四种 4)根据立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法定刑分三种: 5)构成反革命罪,必须同时具有和。有无是区分反革命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根本区别。 、6)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_生命健康和_安全的行为。 7)放火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即8)决水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只能是 9)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侵犯对象,只限于正在使用中的 和.等交通运输工具。 10)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_的,即_是枪支、弹药而进行空取或抢夺。 11)交通肇事…  相似文献   

2.
1 填空 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3)勾结外国或者________,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领土完整和________的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 4)分裂国家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毅 《当代电大》2002,(7):56-58
1 填空题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2 )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 ,罪状一般可分为、、和 4种。3 )勾结外国或者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的行为 ,构成背叛国家罪。4)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 ,应当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5 )参加或者接受 ,为敌人指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构成间谍罪。6)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7)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等交通运输工具。8)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 ,依照的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4.
1 填空题 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__和__两部分组成。 2)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__、__、__和__四种。 3)勾结外国或者__,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领土完整和__的行为。 4)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__、__、__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应当依照武装乱叛暴乱罪从重处罚。 5)参加__或者接受__,为敌人指示__,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数额是该罪主要的量刑标准。本文从数额入手 ,通过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分析 ,揭示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观恶性。以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为出发点 ,论证主观恶性在本章具体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及衡量主观恶性的客观标准 ,并试图阐明在仅仅侵犯财产权利的盗窃罪中 ,对犯罪人有死刑的适用 ,已远远超过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是罚过其罪的 ,并力主在该罪中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6.
从刑法分则条文入手,比较了刑法学界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概念的表述失误,本罪概念必须明确主体-公司,企业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并界定了本罪的概念,由此分析了本罪的特征,对比了关于本罪客体的不同观点,阐述了本罪的索贿,受贿这两种行为方式;三个必备条件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同时,还指出了本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明定数额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毅 《当代电大》2001,(7):51-53
1 填空题 1)刑法分则通常由_和_两部分组成。 2)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_、_、_和_四种。 3)勾结外国或者_,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 、领土完整和_的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 4)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_、_、_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5)参加_或者接受_,为敌人指示_,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6)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_生命健康和_安全的行为。 7)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_、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 8)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_的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8.
填空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2)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和四种。 3)勾结外国或者_.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领土完整和_的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 4)分裂国家罪是指_、_、_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5)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6)参加_或者接受_的任务的,或者为敌人指示_的,构成间谋罪。 7)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_等交通运输工具。 8)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_的规定处罚。 9)非法买…  相似文献   

9.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国有档案或者秘密窃取国有档案的行为,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而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刑法没有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并非立法缺陷,对于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依照抢劫罪处罚即可。  相似文献   

10.
1填空 l)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_和_两部分组成。 2)由于叙述的方式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 和四种。 3)勾结外国或者_,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领土完整和_的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 4)分裂国家罪是指、、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5)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_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6)参加_或者接受_的任务的,或者为敌人指示_的,构成间谍罪。 7)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 等交通运输工具。 8)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_的规定处罚。 9)非法…  相似文献   

11.
反革命罪是一种性质严重、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极大的犯罪。刑法特地把反革命罪与其他刑事犯罪区别开来,并且对反革命罪规定了较重的刑罚。在对待反革命罪的问题上,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采取十分严肃与谨慎的态度。早在二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不管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捣乱,就应当坚决消灭他。”(《毛泽东选集》第  相似文献   

12.
吴晓倩  王斌 《考试周刊》2015,(3):193-194
在刑法分则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爆炸罪同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组成罪名,两罪在构成要件上有密切的联系,在实施危险手段的范围上又存在区别,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加以辨析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3.
刑法分则体系的两个层次,都是以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为标准,按从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各类犯罪在其中的定位,体现着刑法的立法精神、立法意图。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其政治危害、精神危害性,在刑法分则体系中均居于前列。  相似文献   

14.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是指乘他人不备公然夺取或秘密盗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其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国有档案的管理秩序和国家对国有档案的所有权,抢夺与窃取是本罪的两种行为方式,抢劫国有档案的,则应当直接以抢劫罪定罪。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对国有档案的明知只要求有盖然性认识即可。只有明确这些,才能正确认定本罪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只集中在民事责任和经济法规制等方面,对于其刑事法方面的研究却甚少。以人工智能汽车为例,人工智能汽车肇事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具有法益侵害性,应当受到刑法的规制。因此,应当按照肇事行为的不同情况确定刑事责任的主体;根据人工智能汽车全自动与半自动的类型和运作模式判断故意过失的主观责任要件;在分则中,根据故意与过失来设立滥用人工智能罪与过失导致人工智能事故罪的具体罪名。  相似文献   

16.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由于不需要行为人有特别的主观目的,在行为符合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同时又符合其他关联罪名构成要件时,司法实践中定性不同,量刑悬殊。此类行为根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以银行名义与客户签约为标准,分为吸收客户资金后又挪用该资金和"飞单"售卖其他理财产品两种情形。在排除一些定性方面的疑虑后,前者可以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和挪用公款(资金)罪,宜择一重处断;后者无论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无法予以充分评价,从事实上看其行为符合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观方面,但由于主体条件不符合而不能适用。鉴于金融类背信行为的广泛严重危害性和相应刑法规制的缺失,增补金融类背信行为的犯罪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将诉讼诈骗行为单独设罪符合国内外诈骗罪的立法模式,符合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和刑法谦抑性等原则的要求。在刑法分则体系的具体安排上,应该根据它所隹害的主要客体来确定。在个罪具体内容设想方面,罪名宜采用“诉讼诈骗罪”,罪状与法定刑的设计则可以参照现行刑法对金融诈骗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准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而且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前提行为(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和后续行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前提行为不以构成犯罪和数额较大为必要要件。行为人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准抢劫罪的主观要件。对准抢劫罪必须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要件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9.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二罪的主要区别是主观方面;暴动越狱罪与脱逃罪两罪的主要区别是主体方面与客观方面。尽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脱逃罪两罪存在吸收关系,但却不宜按吸收犯处理,重行为吸收轻行为的吸收犯应予否定;共同构成窝藏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主观上的"明知"。  相似文献   

20.
尽管《刑法修正案(九)》的通过已极大丰富了反恐怖罪名体系,但我国反恐刑法立法在价值取向、模式选择、体系定位、罪名设置等宏观问题仍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现代刑法所坚持的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并重并适当向保障人权倾斜之价值立场,应该在反恐领域得到一体遵行。对于反恐刑法立法的完善主要应采用刑法修正案的形式,但当涉及分则条文体系的调整时,则只能求诸全面、系统的刑法典修订之模式。刑法分则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可以分为五节,而恐怖主义犯罪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应单独规定实施恐怖活动罪,作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