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古田会议精神所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应以人为本,注重理论引导,灵活对待教育对象,激活学生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有关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精神缺失,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最大的历史特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其实质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应当牢固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和执著的信念.新形势下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十六大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的状况,夯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创新方法,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发展,需要树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倡导将服务意识贯穿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不断开展系统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体系。“仁”是指博爱的精神,应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阐释“仁”的倡导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完善自我和人格修养。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追求民主法治建设道德化以及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人本质是“实践性”、“社会性”和“全面性”的统一体.全面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本质思想对确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人的“实践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的“社会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是要使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同他人和社会关系.人的“全面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等教育,应充分表现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性化教育,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争取当代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增强服务意识,汪重创新,面向社会,拓展大学生政治工作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很大影响。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应注重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社会主义意识、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体系、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高职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从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以人为本”观念和坚持“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以就业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全面全程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以服务推进大学生就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保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古田会议精神为核心的“红土精神”和反映“红土精神”宝贵精神财富的物质载体,是闽西苏区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闽西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符合“三贴近”的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同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在对待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新的认识,体现了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统一及和谐共处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生观上的物欲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严重冲击着思想敏感的大学生,带给他们价值理想和社会现实冲突的困惑和压力,导致其价值理想的动摇,进而对现实充满失望和无奈。而儒学以“性与天道”相统一、内求诸己、塑造个体德性人格的“内在超越”的思想传统和精神内核,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求存在意义的价值依托,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自觉意识和判断选择能力,确立当代大学生规约感性欲望的道德自信,使儒学“内在超越”情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并进而挺起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  相似文献   

17.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指导下,呈现出人学化发展趋向,这种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三个维度,即人本化、人性化和人文化发展,其旨在追求服务大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注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平等沟通及重视建构“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8.
冯文凯 《文教资料》2009,(2):199-201
中共十六大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的状况,夯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创新方法,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古田会议阐述了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方法。古田会议精神是对古田会议内容的高度升华,它所蕴含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灵活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这是当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的自觉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强化服务职能;同时要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注重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