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很多儿童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具体心理状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应采用有效教育方式,为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重点探究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就造成了农村和山区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城,因此山区的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因为父母不能够经常陪伴孩子,使得留守儿童在心里健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就为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心理表现、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所在学校的山村,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困,许多人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不得不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如何让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感受温暖?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什么变化?对此,我校成立留守儿童帮帮团,并对此展开了调查分析。一、问卷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74人,接近学校总人数的一半。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师,我将制定的调查问卷发放给每个留守儿童,并对回收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9):130-13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问题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在描述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2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发展,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不优越,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由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代为照顾,这种父母与孩子分割两地的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是非常常见的。于是就有了新名词,"留守儿童"的产生。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要想完全杜绝把孩子留在农村家里的现象,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文明要在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年更多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务工,这就导致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当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想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好家庭教育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的父母将自己的子女留给老一辈或者亲戚朋友看管进城务工。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儿童自控力差,不知晓父母对自身的恩情,在学习、心理、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导向,增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进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说明了农村小学的生活现状,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杜琼 《科教文汇》2008,(36):55-55
在构建和谐农村的进程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学习、情绪情感、道德和个性方面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本文应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阳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家庭方面存在隔代教育严重,父母教育认识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交流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父母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监护人应正确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孩子、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要加强交流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但困于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和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这就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留守的儿童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长期阻隔,以及父母陪伴与抚育的缺失使得孩子的健康成长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论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角度入手,研究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现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万萌 《科技广场》2009,(6):31-3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农村两所学校的留守儿童的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茈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形成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较发达城市去务工的态势,俗称打工,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兄弟姊妹一同外出及夫妻双双同时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这些留守的孩子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留守学生的思想上重视,从教育观念上转变,力求在教育手段上有新突破,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孩子来说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这样也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园,一个和谐的学校,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批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进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更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以灯塔市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灯塔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林玲 《科学中国人》2014,(7S):162-16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兴利除弊、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洪秀玲 《科教文汇》2008,(23):96-96
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由于我国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造成农村每年有1.5亿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使得农村有3000万的留守儿童。这些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大多被他们的父母留给爷爷和奶奶、亲戚好友或其他熟悉的成年人代为照管教育。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长期下去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如何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并探索引发其行为问题的因素。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467名和农村非留守儿童533名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留守时间、朋友个数和学习成绩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该文从亲子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了解每一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做到因“情”开展活动;二是活动方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三是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主导作用,解决活动中产生的突发情况;四是以村委会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建立长期、稳固的亲子纽带。从而建立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建梅 《内江科技》2011,32(3):200-20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人身安全、品德、学习、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自信心、人际关系、孤独感、社会适应等方面与父母都在家的儿童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矫正对策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