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出广义玻尔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和能级跃迁条件,获得了广义玻尔氢原子理论,完整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玻尔氢原子理论可视为其特例。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玻尔理论有成功的一面,它成功地揭示氢原子及类氢原子的内部情况。玻尔理论提出的背景,是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理论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玻尔原子结构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的提出及发展等方面详细说明了玻尔理论在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玻尔的科学研究生涯。  相似文献   

4.
本讨论了玻尔原子的能级和原子跃迁的条件,并说明玻尔理论是一种唯象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玻尔理论》教学过程中,玻尔的原子模型结构理论以及量子化概念理论较抽象,特别是在遇到关于原子跃迁问题考查时,往往会出现容易混淆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题时注意几点区别。  相似文献   

6.
“玻尔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解决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为量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玻尔理论”也是中学原子物理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有关该理论的知识多次出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考查角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玻尔生平及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指出了提出对应原理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以及它对建立玻尔理论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玻尔理论的考查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都有,大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范围和题型相对稳定.这部分知识还可联系电子匀速圆周运动、动能、电势能、能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等知识点组成物理学科内综合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玻尔理论》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石夏周 《考试周刊》2012,(88):128-128
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是中学原子物理部分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玻尔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深入分析了目前玻尔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学阶段对玻尔理论教学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教科版"玻尔原子模型能级"教学设计,突出"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玻尔理论"这一核心;以问题为主线,以理论探究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发现为动力,采用物理学史的启发式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再现玻尔理论的发现过程,引领学生对物理规律美的追求,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达成探究玻尔理论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模型”一节中是这样线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真的电磁理论发生丁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化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节内容,很容易使读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  相似文献   

12.
玻尔理论教学中应强调的几个问题张先岭(山东省成武县第七中学,274200)在“玻尔理论”的教学中,除重点讲述玻尔的三点假设之外,还应强调下面几个问题:一、电子能量(E)、电子动能(Ek)、电势能(Ep)随轨道半径的变化规律电子的能量E包括两部分:电子...  相似文献   

13.
“玻尔理论”是原子物理部分的重要内容,纵观近几年高考,有关该理论的知识多次出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考查角度.  相似文献   

14.
"玻尔理论"一直是高考热点,几乎每年必考.但前几年高考题多数是"玻尔理论"较直接的运用,而近两年高考题中隐含着一些"新信息",如何透视"新信息",揭示"新规律",更灵活地运用"玻尔理论",对考生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玻尔理论是原子物理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氢原子的能级和跃迁问题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玻尔理论》的考查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每年都有,该部分知识在试卷中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范围和题型相对稳定,在对《玻尔理论》的考查中易错、易混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用组合常数方法给出了原子物理学中玻尔理论的全部结果,并讨论了组合常数方法的使用原则与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1]中,我们已阐明如果重离子加速器产生Z>137的重核,则必须用超光速物质理论对玻尔理论进行修正。文献[1]推导出在产生Z>137重核时,玻尔理论园轨道的可能修正公式,本文将推导出椭园轨道的可能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9.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新课标卷Ⅰ)科学巨人玻尔①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②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及其历史中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回顾了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兴起及陨落的简短历程,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