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一个模块或专题中”.又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注重“数学探究”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本结合笔一学期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板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创新意识”则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载体.文章从新教育理念出发,从“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尝试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d)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错过了解题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应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与特殊因素,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联想,还需要探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研究性质.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怎样才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焦点话题之一.尽管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多途径,但笔者认为,利用好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可行途径.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在编写时“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突出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编者强调“数学教学要讲背景,  相似文献   

7.
朱永厂 《数学教学》2005,(10):18-19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探究”,而“数学探究”要力求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本文以如下案例来探求反思教学的途径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数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当然,考查的探究与探究性学习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相关题录     
徐光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形成过程的探究教学.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9). 刘海波.例谈数学概念的过程教学.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6).  相似文献   

10.
1“SR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SR数学教学模式”(SR是Self-independent Research(自主探究)的缩写)为笔者早前研究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一探究一问题一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启迪点拨为主导.其理论依据主要为弗赖登塔尔与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应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这为探究式教学走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明确了方向.许多研究认为探究式教学的具体课堂教学程序归纳为“问题情境创设-发散探究-评估归纳-知识建构”四个阶段.其中,问题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区别于常规教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宁连华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4):39-41,51
当前的数学探究教学设计存在着逻辑起点错位、针对性不强、解释力不足和对传递性教学设计的习惯性支持等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两代教学设计理论(ID1和ID2)的惯性影响力.对探究需要的分析才是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设计时应注意:“元认知提示语”的启发暗示,防止“滑过现象”的发生,尊重探究过程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成为研究数学学习方式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对于高中阶段,按新的课程理念,“数学探究”应该首先是一种指导思想,即始终贯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是把“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活动、过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数学探究”特别是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都呈现出高度的热情.但热情背后,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和尝试数学探究教学.但却往往过于关注数学探究教学的“形”,而忽视数学探究教学的“神”.其实数学探究教学的形式很多,但实质内涵却只是针对传统接受式教学而言的,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或理念,指导或渗透于教学生活中.无论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都不要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知识、技能和策略这些现成的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相反,教师要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探究环境,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技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情感.而非仅仅停留于在短时间内追求尽可能多的知识点的观念而采用探究教学表面形式的程序.为了尝试形神兼备的探究教学,我们课题组基于行动研究,深入中学数学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与研究.下面一节数学课的探究过程的叙事及评析,也许会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探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尝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初步经历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创造的过程,从而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激情和愉悦.”  相似文献   

16.
赵思林 《中学数学研究》2009,(9):F0002-F0002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共用了十个词组描述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其中的前五个词组(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与直觉思维直接相关.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新课程对直觉思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仔细研读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安老师完整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三个预案、设计体会),富有诗意的开头,寓意深刻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问题,探究发现规律,注重数学本质,突出知识运用,体现文化价值等新课程理念在课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充满了浓烈的“数学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该是站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最近.笔者全程听了几节风格各不相同的课.课题都是“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苏科版).有一个总体印象: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手的教学理念在转变为教学策略时,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就情境引入、数学史渗透、探究活动、评价与小结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细节分析,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做数学”既包括动手操作和动手实践,也包括动脑思考和动脑“运算”,“数学实验”既包括外部的操作性实验(实体实验),也包括内部的思维性实验(思想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数学,更要开展数学想象,需要注重“做”的数学意义,进行数学抽象.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的新理念"何去何从"--由两堂数学公开课所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了两堂数学公开课,一堂是高三复习课,课题为“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与推广”;另一堂是初二的新授课,课题为“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一)”,在这两堂课中,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并对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进行反思,体现出“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本位”的、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理念.这两堂课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同时,又留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