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媛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110-112
学习演唱民歌,只有从声美、情真、味足三个方面学唱,才能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歌遗产。  相似文献   

2.
冀东民歌的曲调丰富优美而又口语化,要掌握其风格与演唱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以字行腔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基础,口传心授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方式,韵味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灵魂,声乐演唱技巧的正确运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习民族声乐者,掌握字与声结合的规律对演唱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字与声结合的三种办法,即1.前与后的结合;2.横与竖的结合;3.松与紧的结合。并介绍了民族唱法中几种特殊的表现技巧:切音吐字、一字报音吐字、喷口吐字、大气口、小气口等。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人民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为抒发自己感情,经过口头创造并传唱的一种形式,民歌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嗓音清脆响亮为主要特征,并且行腔中讲究声、字、气、情以及味为一体,更加重视语言的民族特色.并且不同的民歌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用气技巧,下面主要对汉族民歌的演唱的润腔和用声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歌唱艺术中,字、声、气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字是歌唱的基础,声是歌唱的关键,气是歌唱的技巧。这三个因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完善了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6.
浅谈民歌演唱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 《文教资料》2007,(14):128-131
本文主要论述民歌演唱中寻求在气、声结合方面中、西唱法的共同之处。根据民歌的不同风格和特殊的用气技巧,对民歌演唱中有代表性的润腔唱法进行了举例说明。针对民歌演唱中吐字不清、咬字太死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高位置吟诵歌词以掌握良好的语感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要想演唱好民歌必须做到: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思想内容;认真唱谱和默读谱子;分析歌曲的风格,把握歌曲的民歌风特点;练习咬字、读字,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戏歌综合”是中国民族歌剧将戏曲、民歌演唱特色进行辩证综合、风格独异的演唱艺术。它既有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戏曲演唱的运腔、韵味,但又不同于戏曲演员和民歌手的演唱。它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极为鲜明地反映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创造的民族品貌。  相似文献   

9.
河曲方言对河曲民歌的音色和节奏旋律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舌尖后音发音部位前移带动同类字音色前倾;鼻韵尾的合流或脱落形成不同腔体音色的强烈对比;促声与舒声的交替浮现出跌宕起伏的音强画面;异调相押展现了河曲民歌充分的口语性和包容性;音高的升降曲折渲染了音色的线条性。对河曲方言与河曲民歌关系的深入探讨,有望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民族唱法声腔美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字正腔‘圆”的歌唱语言;二、灵活多变的发声与共鸣;三、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这三重因素决定着民族唱法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古今中外成功的演唱经验与技巧,从而达到最佳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歌作为其独特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民歌演唱各具特色。章结合作多年的演唱实践,从民族歌曲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的风格以及独特的韵味等几方面,探讨如何把握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提高民歌表演和演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民族声乐的韵味美,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声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民族声乐的"声、字、情"方面阐述其韵味美,结合民族声乐作品,分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已深深扎根于我国的土壤当中,以其独特、浓厚的地域色彩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基于此,本文从"声"、"情"、"美"、"韵"四个大方向出发,围绕演唱技巧、演唱情感、故事内容、听者体验等多个方面,对民族声乐艺术这一文化瑰宝进行了解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改变旧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从三个方面留意文中标记;掌握关键字句;带着问题阅读诸方面是民族学生在学汉语时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以芸芸众生为关注对象的当代女作家。本文就其近作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作家对人的执著“关怀”的独特内涵;(一)借助特珠景遇,灌注作家激情;(二)借助对女性,对爱的叙写,体现作者对人的深层思考;(三)借助“死亡”最终矗立超“人”字大旗。从而,较好地把握往了作家近期创作的独特个牲。  相似文献   

16.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即全世界的”。这一观点已被许多“立足民族振兴,融合世界”的有识之士形成共识。尤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由于我对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民歌教学部分有了如上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一、民歌多姿多彩的原因所在———地域性德国的蒂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声乐中,熟练掌握民歌演唱风格是非常关键的,本文阐述了作为民歌演唱者,除了掌握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歌的民族风格化以及个性化,演唱者要尊重每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并掌握每首民歌的创作本意来进行个性化演唱。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有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还有众多的民族和人口。因此,我国民歌浩如烟海,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它是我国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师音乐教材第一册民歌欣赏中指出:“民歌又受着各民族、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人民性格方面的影响,使各K族、各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地的民歌比较高亢;草原地区的民歌则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结合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民歌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  相似文献   

20.
演讲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强化表达能力,锻炼心理素质,使青年学生学会自我展示的一项重要的校园化活动。目前高校校园里的演讲活动,整体上出现缺乏深度、广度,缺乏风格、技巧等的模式化倾向,这就必须从拟稿、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下功夫。本着重从演讲拟稿过程中主题的把握、切入,材料的收集、提炼,字语言的形象性和亲和力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