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也叫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一门心理学基础课,所有提供心理学课的学校都会有这门选修课。变态心理学可以广义定义为心理学原理在学习心理障碍及疾病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错觉世界     
《课外阅读》2013,(4):2
<正>"错觉摄影"是20世纪末兴起的观念摄影中的一类,艺术家通常以格式塔、错觉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创作。在摄影里,通过摆置设局,自己制造所要拍的场景,在一个特殊的视点进行拍摄来质疑现实,探讨视觉语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海钟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6):79-81,93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但二者的编排体系却不相同,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为参照,强调逻辑起点,而精神病学则以医疗实践为参照,强调临床起点,对疾病的名称、治疗的方法的表达也有很大区别。在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中,往往引起学习者的无所适从。如果给予整合,使其健康发展,则有利于心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整合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确定学科名称为心理疾病学。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所描绘的不是直接的现实生活,而是他的心理生活,不是“物理场”而是“心理场”,而心理场是主观的是“境由心造”的这境就包括了错觉和幻觉,艺术世界就是一个“心理场”,一个虚构世界,一个错、幻觉系统,产生和决定这个系统的力量当然是本能、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理学在为人们处理各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解决各种心理苦恼 ,增进心理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其发展道路上 ,始终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 ,涉及到临床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 ,临床心理学急需得到新的发展。司法心理学、社区心理学、临床儿童心理学等将是临床心理学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DRM范式极大地促进了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研究。研究者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颇有见地的理论模型。这些都为我们理解记忆错觉和记忆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立体几何问题的探求中,对图形直觉感知是寻求思路的起点.直觉是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对概念的领悟程度、方法熟练程度的综合体现.直觉有时会成为错觉,常听学生反映:“做题时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它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解题时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就出现错觉的原因及对策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8.
错觉是什么?     
错觉,作为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现象,认识论也应该去研究它,以便更好地把握认识活动的全过程。本文拟将“错觉”纳入认识论的系统加以阐释。错觉的一般界定在很多心理学著作中,都提出过错觉现象,诸如“月亮错觉”、“缪勒——莱亚错觉”、“大小错觉”、“爱宾斯错觉”、“庞佐错觉”、“厄任斯坦错觉”等。但是,  相似文献   

9.
一 错觉修辞法的定义和功能 由于主观原因,作者对所写事物产生错觉,于是,先以错觉描写事情,或凭过去的经验故意以错觉描写事物,然后描写真实感觉,形象地传达出从幻觉列真实感觉的变化过程的修辞方法,我谓之错觉修辞法。此方法能把事物的形象写得更鲜明,特征写得更突出,气氛渲染得更浓烈,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构成诗文结构上的波澜。  相似文献   

10.
仔细研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落日的幻觉>,发现文中说明的自然现象应该是一种"错觉".不能称之为"幻觉".  相似文献   

11.
错觉描写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予以艺术地再现。那么,什么是错觉呢?错觉就是人的感觉器官集中注意时引起的感知误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除了病态错觉外,正常人的错觉不外乎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以往生活经验影响下或在对比过程中产生的错觉;一种是在特定心理状态影响下产生的错觉。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审美错觉,就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深刻体验后所产生的意象变化。我们这里所说的错觉描写即是审美错觉之描  相似文献   

12.
在立体几何问题的探索中,对图形直觉感知是寻求思路的起点.直觉是学生经验、对概念的领悟程度、方法熟练程度的综合体现.直觉有时会成为错觉,常听学生反映:“做题时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它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解题时之所以“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3.
近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版社的关注点都不约而同重口味化了——最近出版的通俗心理学书籍纷纷从对心理学一般现象和规律的探讨转到了怪癖、变态、狂魔等非正常心理的解读上。这倒是契合了新闻学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定义,满足了大众对于各种非正常心理的好奇,也哈好是对当下因精神疾病患者引发恶性事件的一种关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传奇》中的变态女性或女性变态心理的分析 ,希望揭示促使这些变态女性走向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从创作主体这一角度分析了作者选取和挖掘变态女性题材的深层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指出这些变态女性形象的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变态心理学中的相对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变态心理"的界定、评估诊断以及治疗三个方面论述了变态心理学中存在的相对性问题,以期让研究者们认识到,在变态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变态""异常",正常心理与变态心理的转换在多形态、多情况下可以自然发生。因此,不应轻易将病人贴上"心理变态"的标签,这种标签产生的效应有时比心理疾病带来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16.
变态心理指身心各种特性的两极发展。它通过错幻觉、记忆、思维和人格异常发为艺术冲动。它使想象力飞腾并到达自由境界。艺术家虽有变态心理但不是精神病人。他有时故意制造变态情境。变态来源于生活中的某种缺乏和情感失衡。  相似文献   

17.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在初中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因所给的图形本身的一些特点而导致感觉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地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造成失误.近年也出现了易使学生产生错觉的中考题,出题者似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八月之光》中塑造了许多人格扭曲、心理异常的人物,本文旨在从异常心理学角度对《八月之光》中人物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追溯心理异常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的。在有关心理异常的成因,诊断类型及其治疗方面该学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次为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看法,对变态心理学作了彻底的改造。但由于精神分析本身在理论上的弱点以及在医疗实践方面的困难,它正受到来自心理学内部和外部越来越多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张东焱 《承德师专学报》2001,21(3):13-15,26
错觉是对现实对象的错误反映。艺术错觉追求情感的真实,外错内真。艺术错觉具有主观歪曲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