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课题,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理论,第一次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高度,认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理论。邓小平制度建党思想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当前和今后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 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工人阶级执政党 的建设等理论,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唯一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优势,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西方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出来的政党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制度问题是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最需要的直接条件。以江泽民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是由工农苏维埃制度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主既是普适的又是特殊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其本质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保障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7.
面对急剧变化的苏联和东欧形势,中国向何处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坚定地声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富强之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江泽民同志这一正确论断,阐述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提出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革命纲领,建立新中国;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消灭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带领一批共产党人,创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这个制度是我们党有组织地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开端。为此,周恩来自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从事军事政治工作的开拓者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保证。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某些方面,与目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人大代表达举制度的改革,使之成为操作规范、程序完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政党形象是影响政党自身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政党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个体形象与组织形象的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等特点。党的形象是关系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要从理念、制度等方面系统塑造中国共产党优良的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1.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上建立的.薄一波围绕建立政治委员制度开展决死队政治工作,提出了坚持军政一体、官兵一致、干部建设等主张打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政治化、主义化的新军.  相似文献   

12.
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权组织形式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政权组织形式不能涵盖政府制度的全部内容,政治制度确认了国家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因此,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统治阶段实现其阶级专政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依据档案文献与当事人回忆史料 ,订正所谓“抗大太行分校”之误说 ,阐述 194 5年 3月 ,以抗大太行大队和太行军区参谋训练队为基础组建的抗大分校 ,仍沿用了六分校之名称。并对分校校首长、隶属关系、学员来源和学校驻地等进行考实 ;对《抗大史》敌后总校组织序列的疏漏与错误给予补正 ;并对 1936年 6月 1日创建的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首长、教育委员会和抗大总校军政委员会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侯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9,(5):71-75,9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彻底摧毁国民党旧法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了一些急需的科技立法活动。这些立法活动适应了当时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于打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壮大革命的力量,产生了积极的法律与社会效应,并为新中国科技法制建设奠定了可资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叶利钦时代起“政权党”政治就作为俄罗斯特有的政治现象,对俄多党制政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01年俄《政党法》颁布和实施以后,“政权党”政治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政权党”政治、《政党法》二者的分析,来阐明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建设内容包括坚持党指挥枪、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新型官兵关系等。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建设经验对于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为了团结国内民众和各种政治力量而成立的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准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各种政治力量参与国家政治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创新。但是由于国民参政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其参政议政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精华,继承和发展了自身的优良革命传统,在根据地基层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使选举规范化,充分体现了其广泛性、真实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广大人民群众也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选举运动,并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选举方式。通过民主选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政权的性质,也为赢得抗战和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9.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其内涵,它所体现的现代意义及生命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理论思维,与历史上的协商尝试有一定的联系.清末的谘议局和咨政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党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些较有意义的协商尝试,都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