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北京晚报诞生50年了。一张报纸历经50年而长盛不衰,确属难能可贵。这50年间,北京晚报已融入北京人的生活。北京这个城市经历了风雨沧桑,隔世巨变。北京晚报不但记录了这伟大的历史进程,而且与时俱进,在时代的变迁中沐风浴雨,植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愈加枝繁叶茂,茁壮坚强。主流特征、平民风格是北京晚报的办报基石。从一诞生起,它就是党的喉舌,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  相似文献   

3.
已创刊25年的《银川晚报》用民生视角解读中心工作,以百姓语言传达政府关爱。反映民众呼声、服务百姓生活。它以贴近大众的政经报道影响社会,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闻温暖社会,以观点鲜明的时事新闻引导社会,以  相似文献   

4.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都晚报总编凯兵表示,无偿支援拉萨晚报一台球震打样机,并由成都晚报无偿培训技术人员。拉萨晚报已派两名同志前去受训,待培训结束后一并将机器运回。在此之前,乌鲁木齐晚报已向拉萨晚报赞助3000元。还有不少晚报的领导主动和拉萨晚报联系支援事  相似文献   

5.
十堰晚报     
《中国地市报人》2009,(11):F0003-F0003
武当山下,汉水之滨,百里车城。十堰晚报,传媒新星。  相似文献   

6.
霍春光 《新闻记者》2003,(10):23-23
改革开放以来,晚报事业的发展走在了各类报刊的最前沿。到2002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晚报已有139家。老晚报的复刊与新晚报的创刊,给报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繁荣,给广大读者送去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本是可喜的,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晚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趋向,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一、“取长补短”与“取短补长” 报业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无非是  相似文献   

7.
好看的晚报     
李国文 《传媒》2001,(10):44
晚报,一般都好看。它提供给城市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一个能够坐下来走进文化的轻松空间。你手中的这叠晚报,便把世界和中国,某省和某市,大事小情,人间万象,上下古今,五湖四海,一下子全都呈现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我一向喜欢看晚报,饭后清茶一杯,纵览天下大事,悠然自得,烦恼全消。真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气晚报的知音似乎不少。难怪各地晚报先后问世,据证已有40家。可惜的是,不可能全浏览。终于听说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束老总(纫秋、言微)又一本言论集《做晚报的一只眼睛》出版 ,这是继《一笑之余》、《悚然失敬》之后作者的第三本言论集。这位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老报人 ,总算又一次收获了喜悦。《一笑之余》和《悚然失敬》主要收有作者用荆中棘笔名发表在《新民晚报》副刊同名专栏和其他报刊上的杂文为主 ;而他的大量时评性短论 ,是发在《新民晚报》“今日论语”专栏。1997年当作者出版《一笑之余》时 ,笔者曾以《迟到的收获》为题 ,在《解放日报》写有一则读后感 ,说 :“可惜这些发在‘今日论语’上的作品未见有选本出版 ,否则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集…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晚报     
晚报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是常常有人问起的。据说,我国之有晚报,最早的一种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沪报》的《晚刊》,这个晚刊只出几天就停止了,我没有看到过。其次是上海的《中外晚报》。这个报纸在清宣统三年几月二十六日(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出版,距辛亥武昌起义后七天,馆址在上海望平街(即现在的山东路)七号。望平街是上海报馆的集中地区。当时在望平街的报馆有《神州日报》、《民声日报》、《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新闻报》则在附近的汉口路,其他宣传革命与同盟会有关系的报纸,如《民立报》在三茅阁桥,《民权报》在江西路,《民强报》在河南路,《民报》在南京路泥城桥(?),都比较分散。那些集中在望平街的各家报纸,对辛亥革命所抱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有的拥护,有的反对,有的是表面上拥护骨子里反对(如保皇党机关报《时报》)。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晚报的同志都在探讨晚报的特色问题。什么是晚报的特色呢?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是它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12.
我一向喜欢看晚报,饭后清茶一杯,纵览天下大事,悠然自得,烦恼全消。真是“不可一日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1日,扬子晚报正式改出早报,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晚报早出风潮,无疑已波及晚报家族的核心层,这是否意味着城市晚报唯有改变身份才有生路?“扬子”的这一信号,让我们再度审视城市晚报的属性特征、生存状况和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4.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相似文献   

15.
晚报受众以都市居民为主。因此具有广大的读者群,而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农村报道,住往成为各晚报的附属品或配角,被忽略。《承德晚报》在操作中除着力做好城市报道这道菜与其他报纸抗衡外,将视角伸向农村,抓一些鲜活的东西,把农村报道做成正菜,活跃了报纸,开拓了市场。 没有农村报道的晚报是不完整的。 承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如今不只是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也不只城市中人注重信息的摄取,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递农村信  相似文献   

16.
温州晚报     
传递幸福与快乐《温州晚报》创刊于1993年2月16日,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精心打造出雪君工作室、昨夜今晨、学生记者团、寻找、池上楼、春草池等品牌栏目,为读者奉献了一道道精彩的精神大餐。温州晚报以传递幸福与快乐为目标,追求新闻策划和差异化竞争,注重民生,与读者互动,力求深度报道,坚持办出一张有品位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一日社会味。所谓社会味,是与日报“政治味”和“经济味”相对而言。晚报,当然也有政治,也有经济,但作为一张“主要供自费订报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阅读”的  相似文献   

18.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品格决定报纸的命运。”报纸品格既包含着报纸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发行定位,也体现着编采理念和运作手段。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这些在国内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报纸,都有健全的品格,尽管它们的品格表现各有不同。新民晚报的海派风格,北京晚报的京派风格,羊城晚报的南粤风格。品格的养成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更深深打上了地域特色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评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是中国晚报界的两大新景观。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呢?一晚报办日报始于兰州晚报,至今已有5家晚报生出了日报。办日报的晚报都是机关报晚报。中国141家晚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机关报,在兰州晚报撤离之前,约有22家;二是日报办的子报,多达110家;三是独立的晚报(晚报界有人称之为纯晚报),仅有寥寥数家,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即是其佼佼者。如果从报纸的定位来说,后两者其实同属一类。中国的大多数晚报是以“日报的补充”面目出现的。本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凡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都可以也应该刊发,…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26日,香港硕果仅存的《新晚报》宣布停刊,该刊总编郑纪农称,由于香港报业的残酷竞争,电子媒介的发展,晚报市场逐步萎缩,导致香港晚报的最终消失。而大陆晚报的发展迅猛,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态势。香港晚报的发展史对大陆晚报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