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以德州市为例,探寻引起平原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及其内在机理,以期为同类地区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提高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mapinfo和map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德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原农业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数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论平原农业区应根据现实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一、考点分析考点 1.农业区住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影响极大,有明显地域差异,农业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区——林、牧业)、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灌溉水源:在降水稀少地区和降水变率比较大的地区应充分考虑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辅书中关于“营养结构中因某种因素导致某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从而引起其它种群数量变化”的总结中,归纳出了以下三点规律:规律一:在一条食物链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后,则后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相同,反之,前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其相反。规律二:在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中,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数量变化时,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则b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减少。规律三: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编高中《生物》(试验本)(必修)教材中,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是这样叙述的。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2=N1·λ=N0·λ2;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t=N0·λt。我认为表达欠妥,学生不易理解。根据高二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这样表达: (1)如果种群是世代重叠的;种…  相似文献   

5.
1 考点知识 1.1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1.2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生物群落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豫北棉区生态条件下,田间棉铃虫种群发生趋势表现为:每代棉铃虫世代发育完成之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大量减少,但不同世代减少的幅度不同,一常规年份,一代和三代棉铃虫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三代和四代。以成虫数量比较,棉铃虫完成一代发育之后种群个体数量比越冬代(四代)有所增加,经过二代发育种群个体数量下降,而经过三代发育种群个体数量又有所回升,经过四代发育及越冬后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讲解(一)生物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1.种内斗争 如图1,当达到a点时,种群密度达到极限值,虽然生殖率变化不大,但因种内斗争导致存活率下降,因此种群个体数量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生存。  相似文献   

8.
张红明 《考试周刊》2013,(90):146-146
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是生物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比如,我们熟知的孟德尔在其遗传学研究中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最终获得了研究的成功:又比如.在遗传概率计算中,相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时用乘法定理和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用加法定理:还有种群数量变化中“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营养关系,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与其相关的其他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现将分析连锁反应导致的种群变化要点归纳如下:1 单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单条食物链中的生物,因只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  相似文献   

10.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即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同于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0):57-58
<正>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阐述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1.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数学模型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教学过程2.1复习导入复习:种群具有的数量特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引言:研究种群数量的特征主要是为研究种群数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明胶对不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矿质N的影响.将0%,0.1%,0.2%,0.5%,1.0%,1.5%的明胶分别添加入土壤中,分别于第3,7,14,24,34,44,54,64天采取土样分析其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氮营养水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明胶量的增加,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均增加,但随着时间增长,有恢复原有水平的趋势.以培养采样时间为横轴。各测量指标为纵轴得到的趋势曲线表明,数量的拐点:细菌在24天,真菌34天,园艺土放线菌44天、菜地土放线菌34天.前期显著增加了对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后期显著增加了放线菌数量;硝态氮的拐点:园艺土在54天,菜地土在44天;氨态氮的拐点随明胶浓度的不同表现不太一致,但都在第14天后恢复.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N营养水平的变化反映出:在控制范围内,明胶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及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一、遗传密码子表的通用性此表的通用性表现在:除某些线粒体、叶绿体和原生生物外(如Barrell等在1979年发现人的线粒体中,通用的密码子AUA却是编码甲硫氨酸,而不是异亮氨酸,UGA不是作为终止密码子,而是编码色氨酸),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这也是基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解题时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豫北棉区生态条件下,田间棉铃虫种群发生趋势表现为,每代棉铃虫世代发育完成之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大量减少,但不同世代减少的幅度不同,在常规年份,一代和三代棉铃虫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二代和四代.以成虫数量比较,棉铃虫完成一代发育之后种群个体数量比越冬代(四代)有所增加,经过二代发育种群个体数量下降,而经过三代发育种群个体数量又有所回升,经过四代发育及越冬后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生物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以下几个误区,现归纳如下:1把种群“J”型增长公式中“λ”当成种群增长率误区分析:由种群“J”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变化公式:Nt=NOλt=Nt-1λ推导出λ=Nt/Nt-1,由于“λ”在“J”型曲线中是一定值,进而认为“λ”就是种群增长率。错因在于对“增长率”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6.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的大熊猫种群结构及1981-1989年的数量动态已有报道。本文根据大熊猫内禀增长率和个年龄组的存活率分析大熊猫达到稳定年龄结构时各年龄组应具有的比例,得出以3岁划分9个等距离年龄组时,它们占有的比例为:0.375;0.1462;0.1402;0.1291;0.1001;0.0562;0.033;0.0177;0.0025。若划分为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它们各自占的比例为:0.375;0.1462;0.4586;0.020。“五一棚”大熊猫种群1981—1989年呈显著不稳定状态(X2>X )。根据Leslie矩阵预测的种群动态分析,进入八十年代后,“五一棚”大熊猫种群就达到稳定年龄结构状态,与实际的情况不符。  相似文献   

17.
<正>在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计算包括种群的调查、种群的增长、酵母菌的计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下面对相关计算题的解法进行分类指导。1种群数量的有关计算1.1种群数量的计算(1)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志数(2)"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  相似文献   

18.
性基因数量与性别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性基因的存在,就必然有性基因数量的存在.本文用各型生物各种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相对作用来代表它们含性基因的相对数量,以此讨论性基因数量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是在性型结构与性基因数量的双重机制作用下,由有效数量大的X基因或Y基因来决定的.X基因与Y基因的有效数量的比率──性指数X/Y和Y/X:为1.0时,发育为中性;小于2.0和为2.0时,发育为性发育不完善的雌性和性发育不完善的雄性及异常雌性和异常雄性;为2.0和大于2.0时,发育为正常雄性和正常雌性;为3,0和大于3O时,发育为超雌性和超雄性.这个理论能取代现有的性别决定学说,统一解释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决定,把它称之为“性基因数量决定学说”.  相似文献   

19.
苟玉花 《中学理科》2008,(10):66-67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20.
例题 2 0 0 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生物试题)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图2中A、B、C、D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2此题的答案为D。笔者认为出题者混淆了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或者是题目中的增长率与教材中的增长率含义不同,故此题答案值得商榷。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应从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谈起。1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对比图3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二册“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