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一直被称为除了立法、司法及行政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媒介的权力和权力的媒介,经常成为传播学讨论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究竟有没有权力?如果有,那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又有怎样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涉及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深入认识传媒.解读传媒,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最重要东西的垄断,而垄断背后则与权力有密切的关系。《帝国与传播》一书着眼于媒介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它改变帝国的能力。媒介的重要性使之依据自身特性转化为倚重时空的不同偏向,从而表现为一种新形式:知识垄断。一方面,媒介由知识垄断这一中间环节又进而影响社会权力结构以及文明兴衰。另一方面,知识垄断是一个不断形成又消解的循环过程,背后永恒不变的推手是权力。媒介偏向与知识垄断相互影响,文明不断以新的形式延续。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媒介领域内部的兼并、垄断、使新闻媒介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公正的价值观.当代的美国报业财团,垄断和控制着规模庞大的新闻传播媒介阵容,是相当令人吃惊的。美国现有日报1730家和760位业主,每日销售报纸总量为6100万份。其中最大的20家报业公司平均供应人口数为370万,控制着436家  相似文献   

4.
“媒介具有权力”.这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界所达成的共识。“媒介权力”实质就是传媒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操纵和支配的力量。而媒介传输如此强大的影响,主要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实现。媒介所使用的语言样态、表述方式、话语策略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公众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以至整个社会的审美诉求。观察当今的大众传媒,普遍存在着语言的生态问题,如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非汉字形式字母词的出现。网络用语对传统传媒语言的冲击,而传媒语言中的暴力.则是最突出的现象,不断地受到公众的批评,极大地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媒介领域内部的兼并、垄断,使新闻媒介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公正的价值观。当代的美国报业财团,垄断和控制着规模庞大的新闻传播媒介阵容,是相当令人吃惊的。美国现有日报1730家和760位业主,每日销售报纸总量为6100万份。其中最大的20家报业公司平均供应人口数为370万,控制着436家报纸和每日销售量的一半以上。美国现有杂志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舆论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是公共管理者,它掌握着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权,自然而然,政府官员的政治和公共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媒的影响.由此,官员的形象与大众传媒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政府官员媒介形象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问题,在西方学者中主要有两种对立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传播媒介就其作用的整体方向而言,造成了社会的一体化和单一化,窒息了社会的多样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为政治权力所利用,成为后者进行宣传、控制、影响、压制的工具。近年来,一些学者一反传统,从相反的角度出发,宣扬小型和专业化媒介在维系社会联系和促进边缘文化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和特  相似文献   

8.
由于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联系日紧 ,媒介作为民主论坛和监督力量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不好。美国大公司和政府藉由媒介将他们商业文化和思想大量灌输给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 ,以维护国内社会现状和充当世界领导者。受商业利益驱使 ,媒介纷纷合并集中 ,走向垄断。媒介所自我标榜的“个人选择自由”、“客观中立”、“内容多元化”、“社会无冲突性”、“人性不变”等是神话。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媒介受大公司和政府控制的特性。在新技术时代 ,由于媒介权力大小悬殊 ,信息分配还是“贫富不均” ,甚至“二极分化”更厉害。席勒对美利坚帝国文化和媒介的批判与唯物主义有内容的相似。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全球最有领导力的强权国家之一,美国的总统大选活动也成为了全球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使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也成为美国大选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候选人可以使用媒体传播,对大众进行社会现实的建构,影响着美国大众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本文将从媒介技术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媒介建构人们的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来认识美国大选中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本文所指的“经济权力”的含义 ,并指出经济权力对大众传媒制约和影响的客观存在 ,说明本文的探讨目的 ;第二部分引述和分析中西方的媒体角色观 ,指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媒介“公共责任”和“商业逻辑”是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 ;第三部分通过对媒体、广告商、受众三者关系的分析 ,从理论上指出经济权力 (主要是广告商为主的经济利益集团 )对大众传媒具有特殊影响力 ,说明媒介事实上不享有高贵的独立性 ;第四部分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指出大众传媒在经济权力影响下产生的一些负面现象 ,如营销意识的侵蚀、新闻贿买、消费主义取代批判意识等 ;第五部分是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我国大众传播业的实际 ,对如何正视媒介与经济权力的关系、媒介的责任和发展方向等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具,媒介自产生以来,往往被权力阶层加以利用,通过向社会和公众传递与权力阶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从而进行社会管理和控制。正如赫伯特·席勒所认为,媒介权力的取得往往意味着政治权力的建立和增强。因为信息的专门使用权被认为是通向权力的通道。对于传播媒介的控制通常是取得政治权力的首要一步。位于现代组织机构中心的信息机构传播信息的方式永远不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路 《新闻界》2012,(17):11-15
政府传播处于政府行为和传播行为的交汇点,作为执政主体的政府本身的行为固然重要,而大众传媒对其执政方式的解释则发挥着更核心的作用。本文认为,政治话语在抵达社会之前需要与媒介共谋、转化为媒介话语,才能被关注。从政府管理者的执政艺术和传播个性来看,硬权力对应硬性命令的强制型传播,软权力对应软性同化的感召型传播,巧权力对应刚柔并济的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15.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通俗一些讲,“媒介审判”就是指大众传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即使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又称为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指的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等的总称。在西方,大众传媒也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社会效益,则指的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众传媒充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信息摄取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大众传媒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足够含量的信息,不断吸收来自外界的不同资源,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让我们充分掌控信息,时刻维持清醒的头脑。由此看来,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亚琴 《新闻世界》2009,(9):152-15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得到普及和发展,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公认的继报刊、广播、电视这样的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它打破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对社会信息和舆论的相对垄断,在网络上,传者和受者相互转化,每一个网民都能成为传者,传播信息,发表舆论,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大众传媒新闻报道的支配权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历程。战前和战中,新闻报道的支配权均掌握在政府手中,大众传媒成为政府的舆论工具。战后联合国占领期间,以美国为主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对日本大众传媒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新闻报道的支配权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了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第四等级"的社会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新闻报道的支配权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内以新的形式越来越向政府集中,信息发布和采集高度垄断,从而出现了新闻报道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9.
朱健 《新闻记者》2005,(8):61-64
2005年第5期《新闻记者》发表陈先元先生的文章《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文章在对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就其性质而言,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不能为私人、团体、派别等少数人员所垄断”。陈先元先生对传媒公共性分析颇有见地,但认为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的观点则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大众传媒所拥有的是“权利”而非“权力”,下面将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商业利益、权力集团利益和公众( 社会)利益在其中呈现出互动的复杂关系, 而在我们以往对传播媒介技术的研究中, 往往较多地关注于社会利益的作用, 而对于其背后更为错综复杂的商业动机和权力之争却较少涉及。美国数字电视的推进,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样本。本文从对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理论视点出发, 探讨美国广播业者、政界人士、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社会公益团体和广大媒介消费者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电子传播的法律和传统的公共原则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