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加生 《新高考》2008,(Z1):59-60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应注意完备性与纯粹性,完备性是指动点所有可能的位置都应考虑到,即轨迹方程一个点也不遗漏;纯粹性是指所求出的轨迹方程所对应的曲线上的点都必须满足条件,即轨迹方程一个点也不增加.在解题中如何有效地避免增解或漏解呢?下面的  相似文献   

2.
求动点轨迹方程时,由于仅用不等价变形常常会出现增解,如果不能识别,则导致答案错误。本文用“特殊点检验法”可检验出增解,当然也可在推导中选择适合方法避免增解产生。  相似文献   

3.
由于轨迹问题丰富多彩,解题手段又灵活多变,因此求解时,可能会产生增解,本文剖析几道例题的解答,探讨增解产生的种种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避免产生增解,或删除已产生的增解, 1 忽略题目的隐含条件,列出的原始方程是动点轨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导致增解。  相似文献   

4.
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称为点的轨迹。在求动点轨迹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对轨迹中的“增点”、“遗点”注意不够,致使所求动点轨迹缺乏纯粹性及完备性。例1.△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0,0),(a,0),AB边上的中线长为m,求点A的轨迹方程(《平面解几》高中课本P110,6)。  相似文献   

5.
<正>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在高中人教A版教科书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及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中出现,其中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还给出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而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动点的轨迹方程的理解及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解轨迹题的方法呢?本文谈些体会. 一、直接法 若动点运动过程中量的关系简明,那么直接将此量的关系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多用于距离的和、差、积、商(比)的关系,这是解几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求动点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题设条件各异,无一般规律可循.但利用参数求动点轨迹方程常常可以奏效.关键是如何合理地选择参数,以及使用参数求动点轨迹方程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高二数学“复数”这一章的学习中,如何在复平面内求动点Z的轨迹方程是复数知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复平面内,动点对应的是一对变化的实数,动点轨迹是实数方程f(x,y)=0;而在复平面内,动点对应的是一个变化的复数,动点轨迹的复数方程是f(z)=0.这两个方程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以数表示点,以方程表示曲线,但在形式上并不相同,所以在复平面内求点Z的轨迹可以利用、借鉴实平面内求轨迹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复数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另辟蹊径.下边略举几例说明求轨迹复数方程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解析几何的核心是用方程的思想研究曲线,用曲线的性质研究方程,而轨迹问题正是体现这一思想的重要形式,因此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成为高考中永恒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以高考题为主,谈谈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维斌  吉众 《新高考》2011,(Z1):57-59
一个点在平面上移动(也可以在空间移动,本文不作研究),它所通过的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轨迹即点的集合.求轨迹方程(fx,y)=0和利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轨迹)的几何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这决定了求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很多,当我们面对一个求轨迹方程问题时,该怎样思考?如何选择方法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求轨迹方程的任务是什么?求轨迹方程就是要写出动点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方程即等式,于是找等量关系是求轨迹方程最重要的任务.题设中一般并不给出动点的坐  相似文献   

1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为便于掌握,现将高考中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做一归纳,供参考. 一、直接法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过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何等式,坐标代换,化简整理.主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较明显时.  相似文献   

12.
探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即求曲线上动点坐标所满足的代数条件是解析几何的最基本问题,它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此类问题一般是通过建立坐标系,设动点坐标,依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代入化简整理即得曲线的轨迹方程.现结合近年的高考试题,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一、直接法若动点运动过程中量的关系简明,那么直接将此量的关系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例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一点 Q(2,0)和圆 C:x~2 y~2=1,动点 M 到圆 C 的切线长等于圆C 的半径与|MQ|的和,求动点 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并画出草图(1994年全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四章的习题4.1 B组3个习题(P124)都是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可见轨迹方程的求法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常考题型,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和2013年的高考题,来探究动点的轨  相似文献   

14.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解此类题常会遇到排除增轨迹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必须谨慎、周密,否则将导致多排或漏排,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两点.1 要搞清排除轨迹增点需要要一维限制条  相似文献   

15.
在抛物线学习过程中,由于概念不清、考虑不周全、审题不细,常造成解题错误,现举例如下.一、忽视概念的隐含条件例1若动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则动点P的轨迹为.错解: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已知条件可化为,即动点P(x,y)到定点F(1,2)和到定直线l:3x+4y-11  相似文献   

16.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求曲线的方程又是高考中较常见的问题.本文就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作一归纳总结,供参考.一、直接法:这是求动点轨迹最基本的方法,在建立坐标系后,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例1】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2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本题可采用直接法———在建立坐标系后,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这是求动点轨迹最基本的方法.例1图解:以O1O2的中点O为原点,O1O2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右图…  相似文献   

17.
求满足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常见问题,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忽视求出的方程要满足完备性和纯粹性,在实际解题中也不太会讨论.下面我给出了求出点的轨迹方程后去"杂"堵"漏"的几种常见情况.  相似文献   

18.
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研究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主要课题之一.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因题而异,有无规律可循?本文目的就是探讨中学平面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因为解析几何是以坐标系为工具,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所以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假若题设中未给出坐标系的话,求轨迹方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恰当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选择的原则应使易于得出轨迹方程,而且方程的形式简明.  相似文献   

19.
求动点轨迹方程主要有四种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参数方程法;运用常用图形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本文讲述如何利用函数观点来建立动点的极标方程和参数方程.1 用函数观点求动点的极坐标方程 建立动点的极坐标方程关键在于:找出动点的极角θ与极径r之间的关系.如何找θ,r之间的关系呢?常用的思路是,联系几何图形,应用函数观点来分析,看一看任意给定θ,如何决定出r.然后把这个思路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就得所要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出现了一类求动点轨迹的路径长的问题,由于较难确定动点轨迹的形状,往往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本文以部分中考题为例,就如何确定动点轨迹的形状进行分类解析,供读者参考.一、直线型动点轨迹事实上,要说明一动点轨迹为直线型(直线、射线或线段),必须证明两点:第一、该轨迹恒过一定点(确定位置);第二、轨迹上任一点与该定点的连线和一定直线的夹角为定值或平行(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