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占新海 《教育文汇》2013,(10):25-25
去年九月,我刚调入现在的学校,校长就安排我承担六0一班的语文教学。我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因为这个班的语文成绩特别棒。就在我乐不可支时,从一年级就带这班语文的A老师告诉我:这个班的学生平时都表现得非常好,就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要么全班鸦雀无声,要么就是故意答非所问,弄得老师下不了台。我一听懵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着千姿百态的孩子,我一直都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体会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到真诚、爱护、了解、帮助学生,要关心他们各方面的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去跟学生联络感情,那批学生跟我很陌生,学习成绩也不好,纪律是全校出了名的差,那时我每天都在发脾  相似文献   

3.
蔡成德 《班主任》2005,(5):26-27
引言:办公室里的叹息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4.
很多老师都抱怨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关心,不爱仔细观察,所以写作文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套话连篇.实际上,儿童对世界自有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只要老师有心,有情,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跟睛看世界,结果就会令人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5.
李铭 《职业技术》2006,(12):132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属于老师不重视的学生,所以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两年来跟同学朝夕相处,格外注意揣摩学生的心理,尽量避免师生间产生隔阂,让学生处于平衡和谐发展的状态,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  相似文献   

7.
初涉《心理健康教育》,许多老师感到很茫然,要么不小心把它上成了品德课,要么上成了语文课,总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好多时候与其说是在上心理健康课,不如说是在匆匆忙忙完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解决心理问题变成纸上谈兵。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在执教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收获亦多。现就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变化也十分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显感觉到与学生的代沟,个别学生甚至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产生心理闭锁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爱开启学生的心门"。"没有真挚的师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性格迥异的人,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因此,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真挚的爱。我的班上有一位做事比较毛躁  相似文献   

9.
"要当教师,就要甘受一辈子的清贫。"这是我读本科时候在一本书里看到的。"教师待遇不好,特别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如果走上了教师之路,那就与理想的‘小资’生活无缘了……"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职业,什么叫幸福生活。有一天,室友开玩笑地说:"这些中小学教师都怎么了?大四在中学实习时,一个老师告诉我:‘不要当老师,当老师很苦的!’我当时只是笑笑,以为老师跟我说笑,没往心里去。现在读研了,前一段时间去一所小学调研,跟那里的老师聊天,结果一个老师也劝我:‘不要当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一直在想,人总是有两种活法:要么好,要么差。一直活到快30岁才明白,好与坏都不过在一念之间。30岁如同一场离开学校的测验,成绩有好有坏,结果就体现在接下来的10年。"阿Sam说。跟家乡的同学、发小相比,阿Sam好像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和他们不同的路,一直到几年前他才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一场冒险。很多年前,当老师问阿Sam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要当一个  相似文献   

11.
问候与回应     
参加一个教育听证会。会场上,有五个老太太激动地站起来,不等话筒传到她手中就大声对着台上说起来:“我孙子特别乖,逢人就问好。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一个阿姨不喜欢他。邻居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都夸他懂事。上了小学,孩子上学问老师好,可老师却假装没听见,看都不看我孙子一眼。——学生跟老师问好,老师不搭理学生,弄得孩子都不知道懂礼貌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事儿,到底该谁管?台上的诸位官员开始心平气和轮番作答。我周围的人却开起了小会。一个说“我们孩子的老师跟我告状说:你闺女不理人!我问我闺女为啥不理老师,我闺女回答:一开始我理他来着…  相似文献   

12.
田艳 《语文天地》2011,(18):3-4
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已有两年了,广大教师对此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掌握了不少,而付诸课堂教学中时却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在唱独角戏,下课则气呼呼地说学生不配合;要么一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情绪高涨,但课下检测连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老师下课还很满足地说:"我班学生表现多好啊!都喜欢回答问题。"教学情况确实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罗刚淮 《辽宁教育》2014,(10):84-85
M老师是名师,德高望重,却又平易近人,六七十岁还活跃在一线。有一次听完课,那位上课的年轻教师追出来,很热情地请她对自己上的课提些意见。M老师笑着说:“你的课上得很精彩,要说建议嘛,我觉得再多些爱就好了。”年轻教师有些迷茫,奇怪地追问:“我对学生很好的呀!你看他们都喜欢我的。我本身性格外向,上学期学生测评我得分最高呢。”M老师笑着不答,只是示意跟她到教室去谈。  相似文献   

15.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16.
我所教的班中有这么一个男生,还算聪明,理解力、记忆力都还可以,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初一时语文成绩还过得去,上课还能听听,作业也还做做,虽然在老师的督促下仍然比其他同学要慢很多,但毕竟还交作业.我说的话他也还听.一到初二,他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上课睡觉和讲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与他多次谈心.都不见成效,他还跟老师摊牌:"我就是来混日子的.混一张毕业证就可以了."现在到了初三.他上课根本就不听.书都懒得拿出来.虽不扰乱课堂纪律,但那样子看着实在不雅,要么是身子不停地扭动.要么就趴着睡觉.  相似文献   

17.
徐艳红 《教书育人》2008,(11):62-63
那年:2006年 那班:高二(七)班 那事:学生向老师借钱之事 由于七班学生发展方向的特殊(体育特长班),班上大多数学生是男生,仅有两名女生。班上调皮蛋不少,带过此班的老师公认,该班有一点很可爱,那就是许多学生跟老师特别“热乎”,这一点我也深有感受。我所在的教科处办公室跟该班教室同在四楼,课间就经常有学生经过门前时探进脑袋说一声老师好,  相似文献   

18.
[案例 ]一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 ,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 ,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 ,可没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 :“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 ,中午学生来问问题 ,他告诉学生老师正休息 ,下午再来 ,要么就说 ,‘我该下班了 ,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 ,这学生好坏不分 ,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示赞同 ,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 ,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是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拿自己不当回事 ,学生也就不当回事 ,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思…  相似文献   

19.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5,(9):42-43
<正>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位美丽的女子,那时候她还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女子,对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极厌烦的,要么,是极喜欢的。我的老师,是喜欢的那一种。喜欢孩子的人,要么是特别的和蔼,要么是特别的严厉。我的老师,是两手都硬的那一种。我1959年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入一年级一班,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