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成德 《班主任》2005,(5):26-27
引言:办公室里的叹息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2.
正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细心的你是否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指名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要么一个激灵,不知所措;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镜头二:当老师请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该生侃侃而谈,其余举手的学生要么垂头丧气,无心聆听;要么拼命地举着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3.
推荐理由: 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被批评时要么强词夺理,要么阳奉阴违……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你会怎么办?王老师的做法是: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监管,对他到处惹事也常常"视而不见".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别着急,仔细读,你会发现里面的玄机.  相似文献   

4.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批改完作业,表扬了全对的学生,然后发下出错的作业本让学生订正,如果学生还错,则继续订正,最多说一句“你太粗心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在教师身旁,教师非常耐心地教学生这道题该如何做;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结果答错了,教师马上示意他坐下,继续请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直到出现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他甩在一边,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学生上台板演以后,教师一般只统计一下全对的人数,很少对出错的学生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可是,提到词语教学,教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要么难读字注注音,要么难写字练练笔,要么重点词理理意。这样浅层次的教学缺乏对词语内含与外延的开发,缺乏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发,显然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说"也渐渐失去了光彩。那么,怎样才能为词语教学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实现  相似文献   

7.
"说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又打架!""你说,为什么打他……那你呢……是不是故意的?再这样,叫你爸妈来!""知道错了吗?屡教不改!都给我站到墙角去反思!"……时常见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屡屡吵架、打架而心烦不已,要么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要么怒火中烧地批  相似文献   

8.
正这学期,在遇到转学生小昊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由衷地感慨:教育学生,要关注"故事背后的故事"!小昊是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学生。在我们班没待几天,就总是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故意打别人。我找他谈话时,发现他的表情有些漠然,要么装作听不见的样子,要么低头不语。很少开口,但如果说话,用语最多的是"你说什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倾向: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认识,认为只要让学生背熟几篇范文,考试时以范文获取分数就万事大吉了;学生要么是彻头彻尾地死记照抄范文,要么是为没啥可写而苦恼得咬笔杆子,要么是胡编滥造闹出笑话,等等。这样下去学生写作能力如何能提高,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能养成?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妈,心直口快,什么事看不惯她就会说上两旬。爸,则是个性格比较坦率、不斤斤计较的人。很显然,爸比较吃亏地成为了妈的攻击对象。不过,爸也有他的处世绝学。每次妈说爸的时候,爸要么嘿嘿地赔着笑脸,要么就默不作声,继续干他手中的  相似文献   

11.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工作之余喜欢看报,作为生物教师,尤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报道,只要有相关的报道,我都把它剪下收集起来,日积月累收集了不少资料。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剪报”,发现小小的“剪报”在我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有趣的“剪报”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快乐中主动获取知识。由于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史地生”三门学科在学生看来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一部分学生在上这几门学科时,要么偷偷做“语数外”的作业,要么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神…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很多的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看看他们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顺,要么结构凌乱,要么情节平庸,而且字数还不达要求。学生是写得痛苦,老师是改得烦心。我想,写好作文除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的书本阅读外,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也必不可少。而"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写作手法,如能积极运用,必能使学生作文增色不少。一、什么是"欲扬先抑"  相似文献   

14.
—天,上社会课前我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去隔壁六(1)班借书。原来,学生为了偷懒省事,上课连书都不带,需要时就向别人借。当时,我恨不得立即不让这几名借书的学生进教室上课。但此时,我并没有这样做,既没有严厉地批评,也没有上前制止。等到社会课下课以后,才微笑地对这几位借书的学生说:“老师猜想,你们之所以不带社会书,是想尝试一下,光靠听讲能不能把书上的内容记住。是不是?那好吧,把你们今天上课听到的内容说给老师听听,怎么样?”几位学生听了脸红了。当天下午放学以后,我正准备备课时,发现在我的备课本里夹着一张小纸条,…  相似文献   

15.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常看到学生写作文时紧锁眉头,望着天花板而发愣,甚至有时听到学生无可奈何地说:“我宁可搬几百块砖,也不写这玩意。”  相似文献   

16.
去年教的一个班,今年不教了。可是有一天,原来班上的几个男生一起走,碰到我,其中的一个调皮的男生突然叫我“缪老大”,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好仓促地对他们说了句:“你们以后别再这样叫我,再这样我跟你们急?”大家一起大笑,就过去了。想想这几年教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无论上课下课,学生看到我还都是比较尊敬地叫我“缪老师!”,我对这些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们也比较友好,上课回答问题好的,我会说一句话:“你真棒,要是我有你这样一个女儿(儿子),我真是太高兴了!”学生回答不出,我也会比较温和地鼓励他们,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赵老师,赵老师!”刚进教室,几个学生忙不迭地冲我大叫,“李飞说你是他叔!”“对.他对谁都这样说!”好多同学也都愤愤不平地附和着.连推带拽地将李飞押到了讲台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可以用哲学的口吻说:距离产生美。人际关系要讲究适当的距离,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老师和学生之间当然也存在着这种奥妙。我们都在批评这种现象:有的老师过于看重师尊的威严或者错误地理解威严的含义,以为老师在学生面前应当时刻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不轻易和学生说笑、谈心,这样才有老师的派头,才能使学生敬畏,才能管好学生。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又古板又生疏,有“畏”而无“敬”,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书育人是极不利的,这样的老师就是走进了师生关系的一个误区:距离学生太远了。那么,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应当走近学生,和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某班三位分数相同(均为65分)的学生的心理反应是:张兵十分得意地说:“真想不到,我能得这样好的分数”;李军无所谓地说:“我既不想高分,也不愿低分,只想得这个分数”;而王小平却十分难过地说:“真没想到这次考得这样差,得了如此一个分数”。他们对这一分数的反应为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来,这是学生的“求知抱负水平”在起作用。据了解,他们考前各自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综观目前的阅读教学状况,就提问而言,最大的弊端就是‘确堂问”。教者所提的问题,要么前后重复交叉,缺乏系统性;要么浅显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要么晦涩深奥,学生根本无法作答……总之,这些徒劳的提问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满堂问”的弊端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几个提问点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形成问题系统,力求使提问能有所侧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