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成德 《班主任》2005,(5):26-27
引言:办公室里的叹息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2.
林俊 《辽宁教育》2008,(11):37-38
我们有时看到,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的流畅,追求教学的完美,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的错误,要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3.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又难免出错,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已成为老师和学生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老师会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然后作个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训练容量;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批改后交由学生自己订正,由于课后各门课作业较多,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么被动应付,一抄了之,要么干脆不订正,以至于单元考试时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理所当然的受到老师的责备,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屡做屡错.这种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解题时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师生对话的现象: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料时,学生疑窦未开;教师欲言又止时,学生的回答已经绽开了思维的火花,而我们的教师却要么搪塞敷衍,夸大性的评价;要么转移目标,要学生课外找答案;要么蜻蜓点水,做做表面文章,使得课堂上生成的许多有价值的资源白白浪费,甚至阻碍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在一些公开课上,因为害怕学生出错,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好就开始提醒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有时甚至代替学生回答的现象.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常常会有因为怕影响教学计划,而没有让可能出错的学生继续说下去的现象.因为没有耐心,我们多次"阻止"了学生出错的可能,让课堂在一种看似平静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讲解,学生在台下要么神情木然地倾听,要么说话、看小说,要么偷听音乐、偷玩手机,甚至干脆呼呼大睡……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竟然沦为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长期以来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满堂灌、念教参的做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语文课堂对学生哪来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业做错了.教师讲评后订正了.可下次再做同类题时还会出错,有的甚至是反复订正反复错。如何才能提高订正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有让学生的反思深入到错题订正的每个细节.让订正发自学生的心灵.错题订正才会有效。  相似文献   

9.
自主互助型课堂实施以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自由回答,老师不置可否,或仅微笑点头说声“好”或“有独到之见”,最后教师总结答案.有时教师要求学生互助学习,学生三三两两组成学习小组,热热闹闹讨论,可仔细观之,走神者有之,随意闲聊者有之,讨论瞎扯者有之.这样热热闹闹学生各说各话一直到下课.而教师说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说:学生自由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2.
一、活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1.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在公开课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问后,为了让学生说出他在教学设计中的答案,不停地引导启发学生,对有别于既定答案的回答视而不见或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13.
吴剑如 《现代语文》2009,(7):125-125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老师边玩电脑边回答学生的提问:没等学生把话说完就草率地打断他们;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只顾台上讲,学生台下看,似懂非懂,一脸茫然……反思我们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时有发生呢?我们给过多少机会让学生倾说论辩吗?我们有多少次认真地聆听过学生精彩而独到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把课堂提问纳入关注视野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诧异:每个教师都熟练使用的教学手段,还有什么好探讨的?提问,每个教师都会。却不见得每个教师都做得好。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毫无准备地随口发问,学生顺水推舟地信口作答;教师毫无重点地随处发问,学生不知所云地全面作答;教师毫无目标地盲目发问,学生天马行空地随意作答。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忧心:课堂提问还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时,旁边的学生已经站了起来,一脸不屑地说: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可他回答的可能就是前面学生刚刚说过的,或是教师已经多次纠正的一个错误答案;有的学生还会对刚刚发言的同学予以怪笑,弄得那些发言的学生好不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可等怪笑者来回答时,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所在,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提问还没说完,下面是小手如林,"老师,我———""我———"声此起彼伏,指名回答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再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接着请其他同学重复同学的发言,回答正确的寥寥无几.究其根源,  相似文献   

17.
<正>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中国孩子在国外上学,虽然外语不好,但课上发言很积极。父母问他为什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老师说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是的,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要善于把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正确对待、巧妙利用,使之成为点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细心的你是否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指名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要么一个激灵,不知所措;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镜头二:当老师请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该生侃侃而谈,其余举手的学生要么垂头丧气,无心聆听;要么拼命地举着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学生对问题回答与预定答案一致,教师就会毫不犹豫地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一致,则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而是生拉硬扯地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或者装作没听见,甚至还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所以老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出错,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错误后,教师往往以冷漠的表情令其坐下再想想,而不让其陈述理由,课后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实,“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