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悄然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微课有力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并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心理课作为一门课程,有其独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其中,视频赏析这种教学方式最为常见,也最受学生青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具有易接受性、娱乐性及趣味性、短小精悍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不仅能够以一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应用于传统高中心理课堂,也是对高中心理课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思想是"活动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景体验法来激起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从而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引导儿童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促进儿童有爱心、负责任、有创意地生活,帮助儿童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为有效仍有困惑。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对于小学品德课而言,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情感、观察、感觉等直接的感受和领悟,来认知、认识、再现及发现的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可以贯穿于各种教学形式。无论是传授式教学还是活动式教学,以至学生或教师的评价,都可以通过教学体验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传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角色,让学生获得体验。在活动式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主题学习、情景学习、自主学习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近似于生活的环境中体验并获得各种知识和能力。二、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学习目标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或融于情景,或寓于事件,或融合于快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进行各种生活体...  相似文献   

4.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的课前搜集、课前体验、课前实践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可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根植于学生生活,同时服务于学生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本文通过课前生活体验、课中情景设置及角色扮演、课后延伸体验等方式,使得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形成了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 ,华东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推出了“活动课”。一年多来 ,我校积极开展了历史课堂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历史课堂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常规教学内容和进度 ,以课堂为基本阵地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实践 ,引导学生在历史情景活动中去体验 ,在历史情景活动中去发展。历史课堂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 …  相似文献   

7.
"前体验活动"是在教学正课前,由教师布置的以探究、思考、操作、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的思想台阶.在课前体验活动设计中注意定准起点,找准切点,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才会更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即生成,教育是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新课改要求课堂不应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应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比起普通传授知识的课程,心理课堂往往更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9.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团体动力,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领悟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有它独特的开放性和生活性.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武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思想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课堂宣讲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情景体悟、角色体悟、活动体悟、情感体悟等策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安排,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成效尤其凸显。该文概述了翻转课堂的起源和特点,剖析大学印尼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对其在上述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以印尼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评价三个模块进行模式构建。所得研究结果并结合教学反思可见,目前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印尼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仍处于初探阶段,其大规模的普及将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以"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为例,展现在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中,以学习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真实情感,从而构建真实的道法课堂,促进行为转变,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课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和自我成长.多年来,活动体验式的心理课堂备受推崇,但单一和千篇一律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师生的热情慢慢消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觉得找活动都碰到瓶颈了,很难创新活动形式;有些则学生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上心理课,课上花样翻新、热热闹闹,但收获很少.这样流于形式的心理活动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心理课上研究和尝试新方法,运用新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也应服务于生活。将思品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思想课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才能使说教的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挖掘教材的内涵本质,精选生活例子,使教材与学生生活对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然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重点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讲时效,包含着"轻负、低耗、高质".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导向,学生直接参与完成的一系列探索疑点、强化要点、突破难点、训练盲点的全过程学习活动的方案.依课标、用教材、重拓展,设情景、活思维、重体验.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尽可能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7.
心理课是以心理学理论为背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景,开展富有意义的活动,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心理感受,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一门课程。美的事物可以陶冶人,也可以激发人。因此,心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让教师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达到心理课的辅导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不仅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要求,更要凸显自身特色——以体验为主.这种体验包括心理游戏、故事、视频、情景案例及绘画等形式.无论选择何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认知、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心理活动课对体验环节的设置与把握不够合理,容易出现学生体验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此理念上,教材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堂巩固、布置作业等方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构建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  相似文献   

20.
“生活—体验”型品德课要求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课堂的情景是儿童生活世界的再现,课堂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我们这样生活》以生活、体验为核心指导理念,全课以对比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创造生活为活动轴线,生动诠释了生活—体验型品德课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