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受到专业学科的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随着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组成.文章结合教师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学科教学论课程在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落实学科课程目标流程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并在学生、同事、家长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中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效能。从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践行国家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从而提升课程质量,也有助于学生领导特质的获得和全方位素养的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从五方面发力:赋权,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增能,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专业者;创生,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受益者;共长,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体验者;评价,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收获者。  相似文献   

3.
课程发展或改变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的内容、活动、安排的改变,使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最大化。课程效能的结构由教师经验、学生经验、师生相互经验和教育结果四个变量动态构成。课程改革的根本追求就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或提升课程效能。  相似文献   

4.
学校效能是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能力和力量,学校效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师生这两个学校的重要主体的发展和进步来完成。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关注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创新问题和学生课程权利的发展问题,将会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以及学校效能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课程形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校的普遍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以下特点整体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主张学生通过自身体会获得对非主观事物以及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关注学生的自身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导教师是不能和学科教学"教"综合实践的模式相同的,这使得已经熟练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面对它时显得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中对学生的课程理解关注较少,且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学生课程理解还涉及学生在学习、体验课程之前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认知这一课程理解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实践中教师课程理解的狭隘以及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课程理解薄弱,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能低下。今后应提升教师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程度,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有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7.
陈传东 《新课程研究》2010,(6):70-71,80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课程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儿童的经验,造成学科课程和儿童经验脱节。由于教学的最终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经验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创造儿童的课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关注儿童的经验,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笔者认为,关注儿童的生活,创造儿童的课程可以从重视儿童的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学科课程资源具有消费与生产一体的属性。学科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开发是伴随学科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源累积增长,体现出课程改革自身系统再生产与完善的机制性功能。学科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包括校内资源的自主开发和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学习、教学实践、潜在资源、学校价值、课程管理、教学主体的紧密关联。学科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开发重在课程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利用,将教师、学生等最生动的课程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整合,促进学科教育的模式创新和课堂优化。应该充分认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所处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等的外部环境影响,警惕课程资源中的层级化与符号暴力现象,充分发掘学科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方法、新理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课程的功能,重点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黄秀兰 《考试周刊》2014,(17):89-90
<正>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它关注教学的价值,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行为方式,决定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增强课程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研究教材,把握方向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教育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它集中地、具体地反映教育目的与教育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一般来说,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师、学生三者关系中进行的。如果说,普通学校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而远距离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则是分离的,学生和课程则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因此.尤需不断地加强远距离教育的课程论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提高远距离教育课程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经历十年课改实验,2011年颁布的修订版课标,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实施纲领。也许,我们会认为,学科课标修订的关注者应该是教师,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观点。要知道,国家课程的具体实施单位是学校,只有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具体实施,学科课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课程,教育类课程存在课程地位低下、教师教学不太精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等现实困境。作为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教育学科的偏见,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地位;有利于增强教育学科教师的自信心,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从公共走向专业,是教育类课程的时代选择。具体可通过明确课程性质,提高教育类课程地位;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转变师生观念,正确认识教育类课程的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09,(15):130-13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怎样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文从整合的根本目的、应用原则、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学生优化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天津教育》2013,(13):72-73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学生、学校、利:会等都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合胖有效的整合,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突出学科特色,使课程教学和学,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现代化中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目标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支持,实现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任务。CAI的运用实质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CAI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改革,是建立新型教学结构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18.
魏臻 《教育探索》2023,(5):65-68
深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育人价值,探索其与学科课程并列、互补、相互渗透的一种存在形式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道德理论、情感教育理论,梳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该类课程的本质是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培养高超教师技能、优秀教师品质的目的。通过建立“师生实践共同体”,突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完成对职业、专业的初步认知;开设“教师情感训练板块”,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更坚固稳定且有效有指引性的教育情感。体验积极正向情绪,增进教师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构建“反思性实践模式”,不断反思回顾自身问题,形成积极的教育教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蕴涵着宝贵的课程资源潜能,师范生的经验、差异、合作交往等都潜藏着重要的课程价值.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充分挖掘和调动各种学生资源,促进师范生在合作学习中生发教师专业敏感、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并发展教师专业判断力与思维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结构、课程功能、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层面的深刻变革,不仅给高师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明确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高师院校能做到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除了要进行全面改革外,还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够为解决基础教育现实问题服务的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上,尤其要大力加强和重视学科教学论,并在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提升"教学论"的学术层次和成果积累,有意识地强化学科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的功能和教师专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