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为此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树立文化自信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利于增强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民族向心力、增添民族幸福感。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有效地寻找幸福,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崇高的幸福体验,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要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感悟力和生命的质量,就得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加强幸福现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3.
主观幸福感是对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整体性评估。而本文则通过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此类研究的分析,进而提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和途径,希望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泛在化的新媒体使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心理体验.为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本文对吉林省十所高校1610名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幸福,性别、年级等各维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新媒体使用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呈现积极的正向相关关系,适度的新媒体使用能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然而过度的使用会带来孤独、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价值观量表>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价值观状况进行测量并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性剐上差异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价值观量表的权威意志取向维度(二阶因子)和享受人生、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诚实守信、追求荚、求知好奇、自我中心这8个一阶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幸福感指教与个人生活价值取向堆度、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维度(二阶因子)和维护传统、独立进取、享受人生、冒险求成、社会同情、诚实守信、追求美、求知好奇这8个因子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男女大学生价值现的差异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感的内涵出发来探索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借鉴其他研究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根据我校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家庭工作因素,职业前景,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在继续教育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现在教育的功利主义常常导致教育的异化,从而导致了幸福感的缺失.幸福感源于对幸福的追求过程之本身.可以从三方面还原教育幸福的初衷,即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的连续统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融合和统一,着眼于"天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个领域的学者都展开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政府和媒体也关注国民幸福感的提升。作为物质条件,薪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并非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高校教师中也存在"幸福悖论",薪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非正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人格总体状况良好,他们追求自我完善,学习积极主动,既追求个人的发展,又关心国家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整体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其通过教育而获得。而什么是幸福,如何评价幸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幸福的追求,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提高思想认识的情况下,通过具体事例的对比分析和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深刻体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其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6所高校273名大学生体育体质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状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论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其总体幸福感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处于体质健康状况中等以上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比较接近,大学生间不存在显性差异。而体质健康处于低水平的大学生与其它大学生人群之间相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在其所追求的需求层次上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方面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团队建设的领路人。高校老师由于年龄和大学生差距不大,在和大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对其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现阶段国内很多领域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工作能力进行着关注,却忽略了对于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培养。由于对待职业的幸福感不够满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工作期间的成就和效率,间接地阻碍了学校的朝着高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地,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也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完成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培养方面的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本身是幸福的职业,但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今天,教师面对教育工作只会感到疲倦与压力,并没有感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本文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入手,剖析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特点及关系,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总体幸福感(GWB)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生进行调查。结论人格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人格越健全总体幸福感越高;总体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幸福感受社会支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幸福自然成为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教育追求在纵向时间和横向内容上整体优化的幸福,同时教育又在滋养着学生的精神,提升其幸福层次;启迪着学生的智慧,培养其幸福能力;不断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些也正是幸福的源泉。教育构建了一座通往幸福的桥梁,使得学生幸福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笔者采用文献法,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主观幸福感的方法,这对各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人们幸福感的缺失,主要是对幸福的误解所致。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培育和争取幸福既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化概念,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是幸福和快乐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层面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指标是社会心理的综合指标,是反映社会心理状况的"晴雨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心深处追求幸福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提高自身主观幸福感指数,如何让自己幸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详细阐述了幸福及幸福感的定义,接着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结构,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