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成果主要内容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组承担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生化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00年序号00148,2001年序号2),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和西南农业大学等多个教学改革项目,以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生命科学和农业科技人才为指导思想,针对农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培养要求,开展了包括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技术等在内的植物生理生化的系列改革活动,协力打造精品课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革农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农牧渔业部教育司于1985年及1986年在硕士生入学考试中,除由国家统考政治理论、外国语外,还组织部份农业院校统考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1985年统考课程为“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两门。1986年统考的基础课为“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为“植物生理生化”、“动物生理生化”、“工程力学”,共五门课程六份试题(高等数学有不同水平的两套  相似文献   

3.
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不断改进和提高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打下生物学基础的重要保障。但该课程也存在知识点多且分散、内容抽象、课时不足、国际相关研究速度超过课本更新速度等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分别从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理论带入生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授课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四个方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课教学是一种先进的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将碎片化知识归类总结,制作成结构完整、内容简短的视频教学资源,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大多数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将微课引入该课程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建议,以期为动物科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课程是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分析生物化学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三环节+双主体+双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激活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共振,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双提高”,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涉及的专业多,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不断变化,且面临学时少、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窘境。因此,从甄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题材,改进教学方法,学以致用。建立“植物生理学”开放课堂,科研反哺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增强科研创新意识等方面对“植物生理学”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同时,“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研究对象选用本地的植物类型或地方品种并列举它们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又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以及提升科研素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通常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方法重复、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围绕农科专业特点,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计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学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于专业必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前后与其他学科的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基因工程学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高端课程,是连接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纽带课程。为适应现代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基因工程类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系列教材建设”课题通过鉴定吉林农业大学白宝璋,白崧《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用物理学、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研究植物如何生活、如何生长、如何生殖,以及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绿色植物是植物生理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院状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应坚持教育创新,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完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探索将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建设为开放式教育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是农、林、园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习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课的基础。它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后面多门课的学习。因此,我在本门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农学概论课程着重介绍了作物生产的共性规律、相关概念及耕作栽培理论、技术与方法,涉及作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及植物保护学等学科领域,可增强非农学专业学生对农业的认知与了解,是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的限选课程。然而,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稳步提升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知识文化水平,迫使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造成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突显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剖析了甘肃农业大学非农学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同类兄弟院校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情况,从优化授课方式、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完善考核制度等多层面指明授课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提高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参考,增强本课程在非农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以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现代色谱分析是高等农业院校化学、农学、食品科学、动物药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课专业广、修读人数多,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作者以高等农业院校现代色谱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希望能为相关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口腔材料、口腔修复及其工艺的发展 ,与口腔临床医学相适应的口腔修复加工正逐步发展为热门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是我院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 ,积多年开设口腔医学专业的成熟经验 ,在省内普通高校中率先开设的专业 ,采取“2 + 1”模式 (即前 2年在校学习、实训 ,后 1年在相关医院或口腔修复加工中心对口实习 ) ,培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 ,能独立从事口腔修复加工 ,可在各级医院、口腔修复加工中心工作。开设的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生命科学导论”正在进入通常被认为与生物学毫无关系的工科专业的课程表。这种现象就像一滴水,折射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化。长期以来,在与生物有关的农、医、工科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必不可少地列入了一些生物类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理学等。但是,没有人会觉得有必要把“生命科学导论”放进去。因为,上述若干门课程分别列入相关专业,完全是作为一种“工具”,各个专业“用得着”,或者说,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的需要。而大多数工科专业,像造船、计算机、能…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本文从设计植物生理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学校和社会平台,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栽培生理是兼具植物生理学和栽培学两方面内容的传统学科。植物栽培生理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大农业院校中。本文结合林学专业特点,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优化实验室教学方式与授课内容、完善研究生植物栽培生理实验室平台设施与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新模式,并在植物保护专业中实施。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近几年,我们根据师范的特点并结合我校实际,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做了如下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探索改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本专业本科生更高效地学习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