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许多不受羁于物质而追求高尚爱情的纯情女人形象,较早的有《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爱》中的简爱,而后有俄国屠格涅夫笔下的叶琳娜,影响最大的是北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这位毅然摆脱庸俗丈夫离家出走的妻子成了妇女解放的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傲慢与偏见》和《飘》的作品文本出发,以两部作品的主人翁即伊丽莎白和斯嘉丽为探讨核心,对两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思维独立、事业独立意识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还存在幽默智慧的反叛与追求人生自由的反叛。最终得出虽然两部作品所表现女性意识的面不一样,但都拥有同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伊丽莎白和简爱分别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虽然这两部小说都属于“灰姑娘”的模式,两位女主人公历经曲折最终都找到了美满的归宿,但由于身世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她们的性格和婚恋观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考琳·麦卡洛在《呼唤》中塑造了伊丽莎白、茹贝、内尔、玉等一批各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伊丽莎白更是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和独特情感。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天生丽质,外柔内刚,追求个性解放,明显带有作家自身的影子。伊丽莎白形象的塑造显然受作家自身的经历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吴尔夫与上海作家王安忆是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这一西一中两位作家在其作品《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中对女性意识有着两种独特的表现。这种认识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意味,也有别于中国当下文坛的身体写作。吴尔夫在《达洛维太太》中通过克拉丽莎.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动,回顾了30多年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缠;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则通过王绮瑶3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和4个男人的情爱故事并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同是回忆,克拉丽莎与王绮瑶却呈现出女性意识瞻前与顾后的两种不同情感取向,吴尔夫通过克拉丽莎的怀旧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苦闷的思索;王安忆通过王绮瑶的怀旧更多表现的是女性沉醉于审美的天然嗜好。其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固守,对时间的恐惧和优游。  相似文献   

7.
《简爱》文中大量引用或化用《圣经》。小说女主人公简爱形象的塑造,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爱性格中对纯真爱情与自我价值和尊严的顽强追求,对情欲的自我克制,以及她通过自我牺牲完成的对情欲的罪恶的救赎,都同《圣经》中玛丽亚形象构成重合。而简爱性格中对女性性爱欲望与生命激情的率直表述,又同《圣经》中夏娃形象形成暗喻。作家在小说文本中有意寻求玛丽亚与夏娃形象的调解,但由于二者原本的对立,造成简爱形象的不协调,从而消减了简爱形象的丰富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普希金的《驿站长》和艾特马托夫的《查密莉雅》皆为女性为追求爱情而奔走他乡的佳作,两部作品虽相隔百年之久,但都反映出作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比较两部作品女主人公冬妮娅和查密莉雅的私奔,有利于我们挖掘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所一贯坚持的人道主义和作家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0.
"女权主义"的觉醒掀起一场争取女性自由平等以及合法权利的政治理论运动,而"女权主义"文学则是这场运动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本文旨在通过对《茶花女》、《简爱》、《傲慢与偏见》三部作品中女权意识的分析来阐述女权主义从产生、萌芽、发展再到高潮时期的特点以及女性意识从淡薄到强大的历程,同时指出了现如今女权主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黎 《海外英语》2012,(12):211-213,215
Jane Eyre i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re two outstanding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ture.They have similar admirable qualities as well as distinctive defeats.However,they deserve careful analysis and learning.They are both well-aware of women’ s virtue-self-respect,defying power and influence,pursuit of true love and kindness.All these qualities are demonstrated incisively and vividly by their conducts.Despite their similarities,Jane and Elizabeth also differ in many aspects.Jane is more initiative in pursuing love,while Elizabeth is more humorous and poised than Jane,which makes her lovely and popular.  相似文献   

12.
Charlotte Bronte is a famous English woman novelist in the 19th century.Her masterpiece Jane Eyre creates a bright figure in the world’s literature,attracting readers of generations all through the globe with her character of both un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which is a unity of contradiction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esents the analysis in two parts:Jane Eyre’s convention presented in her experience of marriage and love,and Jane Eyre’s unconvention presented in her experience of marriage and love,drawing a conclusion finally that the two aspects of Jane Eyre’s nature-un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 are indispensable for portraying the heroine.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影片《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指出该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一完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作者同时也指出,玛利亚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同为“没女”,不同命运——简·爱和苔丝人物形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现代“没女”现象为切入点,重新审视19世纪英国文学中简·爱和苔互两位女性形象,试图从性格气质、爱情观念、反抗方式、作家创作心理等四个方面的差异,来诠释简·爱和苔丝同为“没女”而命运迥异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论简·爱的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十九世纪的新女性形象,征服了万千读者。本文试从简·爱身上野性与人性的矛盾统一来论述简的爱。简身上的野性根源于人性又共鸣于人性。“爱”完善了简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相似文献   

19.
李若楠 《海外英语》2012,(9):217-218,226
Jane Eyre is the masterpiece of Charlotte Bronte,who was a famous British woman novelist.In Jane Eyre,the author describes a heroine Jane Eyre who shows her rebelliousness to the indifferent and unequal society in her time and revealed the tragic life of common people,especially of women and children,under Capitalism.Meanwhile,this novel also provides such an important theme that women should enjoy an equal position with men both in family and social life.The heroine Jane is neither beautiful,nor rich,but her rebellion,independence and her pursuit of love strike us deeply.Jane Eyre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women.Therefore,Jane Eyre becomes the typical figure with female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typical character in Jane Eyre from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her life and conclude that Jane comes to self consciousness in this process.From the analysis of Jane’s splendid character,we can see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at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认为只把《简.爱》视为一部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是不够的。夏洛蒂通过塑造简.爱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力量,发出了英国妇女解放的先声。《简.爱》揭露的英国社会的不公与苦难,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更应把它看成是一部社会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