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贵高原的苗岭西部有一支原始而独特的苗族同胞——“长角苗”,曾被称为“箐苗”。据调查,全球仅有“长角苗”人口4900余人,均分布在贵州苗岭西部的六枝与织金交界附近,居住在12个自然村寨里。“长角苗”与其他苗族同胞截然不同,尤其是居住在梭戛高兴村(中国生态博物馆所在地)的“长角苗”,他们经过了十几代人的努力,发扬光大,创造出了许多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长角头饰是“长角苗”的标志。“长角苗”同胞男女头上都带有“长角”用前几代人留传的长发线或黑毛线有规律地缠着,外面再用白线交叉缠为“人字形”。男头饰重2公斤,女同胞爱美,…  相似文献   

2.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西江苗寨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F0003-F0003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距黔东南州首府觊里315公里,距省城贵阳260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人口近6000人,户数1288户,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其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之地。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族同蚩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江苗寨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10,(4):F0003-F0003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距黔东南州首府觊里315公里,距省城贵阳260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人口近6000人,户数1288户,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其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之地。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族同蚩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贵定县第一幼儿园是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城中心的一所县级幼儿园。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距省会贵阳市60公里,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8镇12乡,总人口28.7万人,是著名的苗乡。县境内苗、布依和汉族杂居,其中苗族占县城总人口的15%。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并于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纹样的文字方案;苗族能歌善舞,  相似文献   

6.
苗汉彝姓名问题,是苗族关心的一个问题。余学疏识浅,孤陋寡闻,根据“要重视家族史的研究”精神,试就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简称滇东北苗族)的苗汉彝姓名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飨苗族,恭请方家指教。 一 苗姓名 苗姓名同氏族有致密关系。 恩格斯说:“氏族制度的前提,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共同生活在纯粹由他们居住的同一地区。”“语言上发生差别时始告完  相似文献   

7.
民族族称是具体历史语境的人造物,具有历史表述的叙事内涵。从“苗”、“苗蛮”到“苗种”再到“苗族”,不同历史时期对“苗”的指涉变化是主流文化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族群地图上的一次政治建构,也反映了民族集团的形成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由“他者”设计和督导的对权益进行调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是识别苗族支系的主要依据之一。贵州境内苗族服饰式样繁复多样,《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记述有一百零几种,《贵州省志?民族志》划分为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黔东北型等四型二十六式,《苗族服饰文化》则细分为十四型七十七式。苗族的各个支系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款式和图案,服饰也是苗族支系内部的认同苗族服饰分衣服和配饰。从形制上看,衣服主要有衣和裙两大类。衣可分为贯首服、敞胸衣、大袖衣等,裙  相似文献   

10.
苗族     
苗族共有7398035人,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云南绝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以文山州、红河州、昭通地区为最多。历史上,人们曾把苗族分别称为白苗、黑苗、花苗、红苗、汉苗等。上述对各地支系苗族的汉语称呼,基本上都是以妇女衣服或头饰的不同特点作标准,此种划分法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11.
赫章县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等十四个民族,根据1991年毕节地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统计,现居赫章境内的苗族计3181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居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据《汇编》(七)“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栏统计,赫章解放前苗族只有高中生1人,初中生3人,小学毕业生不到100人。全国解放后,苗族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解放40多年来,苗族没有出过一个大学本科生,极少的几个大专生也大多是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学员’。……据全县苗族现有文化结构(不含在校生)统计情况:大专3人、中专30人、高中90人、初中202人、  相似文献   

12.
“黄佤”族群长期与傣族、汉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黄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它佤族支系的文化。但“黄佤”文化涵化过程中,民族认同与其传统文化决定着涵化的方向.涵化只改变了“黄佤”文化的表象,未改变其对佤族的认同。涵化作用下“黄佤”族群形成。  相似文献   

13.
程芳  沈再新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1-14,23
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苗族的人格结构。该乡苗族都包含了消极与积极的人格结构中的一些因子,但其消极因子占主要部分,具有内倾的人格结构,强调人的自然性气质。  相似文献   

14.
“酸汤苗”地区,指操“酸汤话”语的民族地区,是苗族、侗族、汉族的过渡地带,处于贵州省东南部和湖南省西南部边陲,包括贵州省天柱县大部和湖南省会同县全境及相邻的靖县、绥宁、芷扛,黔阳交错地区,属侗族北部方言区,基本上是古代湖广靖州府地,人口逾六十万。  相似文献   

15.
龙志德  张以强 《双语学习》2007,(8M):157-157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以水稻、旅游、特色水果蔬菜为主的苗族地极县。近年来,他们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力做好“减负”与“增收”的文章,受到了该地区农民的拥护。这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锹人是生活于黎平这个以侗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族群区域中的边缘族群。岑趸是黎平境域最大的三锹人聚居村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黎平城谋生的岑趸人逐渐增多,2011年成立了在黎岑趸人组织——岑趸村九组。城市是体现出巨大模糊性的现代性生存空间,岑趸村九组是边缘族群三锹人在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交织的都市中创造的一个虚拟社区聚落,体现着从乡村生活移植过来的文化上的延续性,是他们试图在陌生的城市中建构存在意义和获得归属的一种文化策略,是他们的一种文化生存方式。三锹人通过成立岑趸村九组,保持了他们的地域性,维护了他们的族群性,划出了作为三锹人自己的有形也无形的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口传经典中有关于苗族祖居地的情况、苗族迁徙的缘由及其迁徙的历程。作为无文字的苗族并非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作为经典叙事的苗族古歌不仅是苗族的信息系统,而且是苗族民族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并影响社会的构成。根据不同区域苗族古歌关于祖居地和迁徙历程的叙述,可以得知苗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中国南方一个分布范围较大的族群,至少东起洞庭湖西部河流的下游,西到古巴蜀的南部山地,也就是长江上游中游的交界地带。历史上的苗族因不同原因,都有一个从河流的下游向上游的云贵高地迁徙的过程;尽管因迁入不同的生态环境,苗族内部差异增大,但其社会的深层结构仍有相似之处,即各族群对于死后灵魂回归祖居地及其祖先的迁徙历程十分重视,这也是各方言区各支系苗族古歌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应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研究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族形象,便可了解,苗族文化是沈从文作为湘西代言人与外界对话的依据和支撑,“湘西的真正特色是苗族文化;在处于优势的汉文化与劣势苗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中,沈从文在确定自己民族身份时反映出深刻矛盾:中期他说自己是苗族,后期又说自己是汉族。沈从文后期创作中,“隐瞒”民族身份是一个普遍现象,他采取的策略是用地域性消解民族性,用地域的存在瓦解民族的存在。在“五四”东西文化碰撞主潮中。沈从文所呈现的苗汉文化对话的极其复杂的形式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众多的少数族群其实是失去联结、未来的“新多数族群”;以“处境不利”“文化剥夺”“弱势”等词汇称为少数族群,投射了人们对他们社会及教育成就的低期待以及缺乏了解;了解少数族群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激励他们成功学习的最好动机策略;让每一个人成为文化卓越者;教师应该避免误识性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20.
"苗年"是苗族每年一次的传统节令习俗,由于苗族各方言、次方言及土语区的居住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生计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各地的"苗年"在时间、仪式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阐释的是:各地"苗年"在时间上之所以不同,这与苗族传统历法在各个苗族支系的使用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