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壹】风暖日高,鸟声碎,花影重。华丽宏伟的汉宫墙内,几处凄凉,几处繁华。也许,你永远不会感受寂凉。因为,你是世人景仰的天,是宫里所有女子曲意逢迎想要讨得恩宠的男子。我在长门宫雕金兰台上,遥望过你。彼时,你那么情深意重地望着卫子夫。我不悲,不怒,不妒,只倍感寒凉与绝望。我慢慢相信母亲的话,越是爱,便越会失去。我失去了你。长门宫,是你为我建的金屋。我一直以为,这是座永不消亡的童话城堡。那年,你还那么年轻。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如《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4.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原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知《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5.
唐诗《长门怨》的主题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是时代氛围的作用,也与创作主体的生平经历相关,中晚唐一部分幕府文士借《长门怨》所包含的君臣关系寄寓了自己的君臣遇合之感,从中不难窥探其深微隐曲的政治心理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唐诗<长门怨>的主题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是时代氛围的作用,也与创作主体的生平经历相关,中晚唐一部分幕府文士借<长门怨>所包含的君臣关系寄寓了自己的君臣遇合之感,从中不难窥探其深微隐曲的政治心理之变化.  相似文献   

7.
有唐一代,以“长门怨”为题的诗共四十首。诗人们在多重意象的创造和幽怨意境的构建中,塑造了一显一隐双重人物形象。其中,显而易见的是历史长河中阿娇的痴怨形象,较为隐秘的是现实世界里诗人的忠君形象。通过对两种不同人物形象的解读,可发掘荡漾在诗情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顾建平 《小读者》2011,(3):51-51
我国历史有关稿酬这方面的记载比较长远。 据说最早的稿酬起源于晋代。不过,至少在西汉,已有过出钱请人写文章的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阿娇被冷落遗弃,住在长门宫。她为了能重新获得宠爱,便花了一大笔钱请当时文笔最好的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想用这篇倾诉衷情的文赋打动汉武帝,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时代,帝王常是后宫三千,纵情享乐,造成许许多多青年女子的悲剧,因而宫怨诗成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而以唐代为盛。裴交泰《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相似文献   

10.
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为了加强京师北部的防御,道武帝先后在犲山修筑了离宫犲山宫,在代园山建五石亭。结合道武帝出生于参合陂北、早年曾经生活于七介山的经历,本文考证七介山、犲山、代园山等地均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依次为八棱碑山、薛刚山、双台山。  相似文献   

11.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12.
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和班婕妤的《怨歌行》是宫怨诗赋的滥觞之作,汉魏的宫怨文学作品大都延续他们的传统.但到了左棻却为宫怨文学增添了新的内涵,本文细致分析了左棻宫怨诗赋与前代的不同之处,从内容题材、思想价值和艺术追求人手进行剖析;并探究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即其悲剧的生平经历、个性的人格追求和独特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为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三位先生编著的《全汉赋校注》“历代赋论”所录历代对汉赋的评论存在不足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对该书所录对《长门赋》评论的不足之处试说之,以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4.
都督制作为西晋的主要军事制度在晋武帝统治时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晋武帝统治前期,异性大臣和司马氏皇族出任都督的比例大体相当;晋武帝统治后期,司马氏皇族出任都督的比例明显增大,反映了司马氏在晋武帝时期地位的变化,这与晋武帝执政思路及用人观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即汉武帝。他爱好文学,曾没立专门的音乐机关“乐府”,集民间诗歌与乐曲,后人称为乐府诗。汉代的乐府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帝在文学上还提倡辞赋,他本人也能诗善赋,“武帝辞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人稿费,颐炎武先生列过一个清单:司马相如给陈阿娇写《长门赋》,600个字.得铜100斤(汉时一斤有258克);  相似文献   

17.
一、以弱动人示弱原是极高的智慧,脆弱和顺从,是寻求保护的一种姿态。李密面对晋武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示弱,但示弱并不是摇尾乞怜,而是让武帝明白自己的苦衷,进而同情他。更重要的是,武帝曾在公元268年颁下五条诏书,其中有一条就是"抚孤寡"。  相似文献   

18.
水的趣用     
1.点点滴滴——时钟水在古代,人们白天用日晷测时,就是在阳光中立杆,观察它在水平面上的影子位置的变化来测时.但是到了晚上或阴天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研制出铜壶滴漏计时器,即水钟,又叫滴漏或刻漏.相传在黄帝时期就有了滴漏,《初学记》中记载:“漏刻之作,肇于黄帝之日,宣乎夏商之代.”在汉朝,汉官仪上也记载:“宫中夜漏未明,三刻鸡鸣,卫士候于朱雀门外,著绛绩专传鸡唱.”唐代诗人李益在《宫怨》一诗中写道: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成都人。汉武帝时被任为郎,曾奉命出使西南夷,沟通汉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巩固西南边疆起过积极作用。他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他的赋流传到今天的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其中以《子虚》、《上林》赋为最著名。  相似文献   

20.
古籍盛称晋武帝平吴后,曾“悉去州郡兵”,并认为此举是导致“永宁”(公元301—302年)后天下大乱的重要原因。近代史家多从此论。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撰文指出,“晋武帝罢州郡兵说”纯系“以讹传讹”,与史实不符。但何以若此,不甚明了。本人认为“晋武帝罢州郡兵说”之所以以讹传讹,源于戴逵《竹林七贤论》述史失实,且《晋书》、《通鉴》不能辞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