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罪行法定在当代中国理论学界被认为是清末由日本传入的舶来品。本文试图从中国漫长法律发展历史中,在思想理论基础和特征两方面考察证明我国古代确实存在着罪行法定主义或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史实驳斥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中否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公然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八月四日下午,南京市白下区“少年之家”组织孩子们来到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屠杀南京无辜群众的现场之一──汉中门外,听南京大惨案的幸存者伍长德老爷爷控诉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伍长德老爷爷今年七十四岁,是南京同仁街菜场退休工人,当年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受害者。一九四六年五月,他曾作为证人,在东京国际军事  相似文献   

4.
杨欣 《学习之友》2011,(7):22-24
很多中国人不明白,中日两个近邻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在近代、现代历史上却屡次刀兵相见;日军侵华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日本政客却不愿坦诚认错,为什么日本死不认错呢?其中必有历史文化的玄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了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历史传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格特点,并结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揭示了文化沉淀所形成的负效应给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带来的邪恶思想、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英 《山东教育科研》2014,(20):F0003-F0003
中日关系始终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的关系。中国人民牢记着当年日本在中国国土上犯下的种种罪行,历史的伤痛不应该被时代遗忘。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中国人心中特有一种敏感,但中国人似乎并未曾真正反思过这样的“恨”源于何处,对于日本这个国度的形成、历史起源以及发展、民族文化等也都很少有深入的了解与探寻。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之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推出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 ,战后 ,仍坚持“皇国史观” ,否认战争罪行 ,成为日本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 ,歪曲史实的根源。 2 0 0 1年 4月“教科书”案使日本右翼思潮达到高峰 ,这必将对日本下一代产生长久的恶劣影响 ,也为人们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警钟。  相似文献   

8.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武装侵略中国的罪行.是与日本大陆扩张政策紧密相联的,是其大陆政策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9.
日本法西斯侵华罪证──揭开历史之谜中的《虎头要塞》黑龙江省教育音像出版社组织摄制的《虎头要塞——日本法西斯的罪证》是一副大型文献专题片.它再见了日本法西斯的侵华罪行,是一部爱国主义好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全面浸华战争,在中国东北与...  相似文献   

10.
面对在二战中的罪行──德、日反差大王以资德国和日本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对全世界人民和人类历史犯下了弥天大罪。但战后两国对其罪行所持的态度却迥然不问。德国认罪诚恳.赔偿认真。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如实写进教科书,用以教育下一代,日本则相反。战后5...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日本中央大学学习进修,深感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错误认识。现介绍其中的一些情况。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日本政府和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特别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发动的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侵略战争,以及在战争期间所犯的疯狂屠杀和大肆掠夺的罪行,采取回避、淡化、歪曲、篡改、抹杀等多种手段加以掩盖。其目的就是要使日本的青年一代从头脑中忘记这一罪恶历史。最突出的就是,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采取的错误立场。他们先是在历史教科书中根本不写入这段历史内容,后来…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2001,(Z2)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日军第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等地密建细菌工厂,用活人试验,进行细菌战。这个罪恶的魔窟,在731部队败离时炸毁,今天仅存残垣断壁,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行,早已刻写在历史的罪行录上,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于1914年11月14日正式侵占青岛至1945年投降,一直把青岛当作侵略掠夺中国的桥头堡和转运站,加强对青岛的殖民统治,残酷镇压青岛人民,对青岛人民实施奴化归附教育.青岛的沦陷与灾难,皆源于当时中国的落后.时隔九十五年,仍有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在日本列岛游荡.当前迫切需要将日本当年在中国犯下的侵略罪行不断地揭露和公诸于世,其中包括日本在青岛的侵略罪行,以警醒国人,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无耻谎言.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为中国东北特产,并且早期大豆买卖是由粮栈资本经营的,但随着东北的开港通商(以营口港的开放为标志),大豆买卖也随之走上商品化的道路。东北大豆的 商品化过程是东北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一个反映,更是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章通过满铁与东北大豆商品化、满铁与大豆殖民贸易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的“满铁开发论”。  相似文献   

15.
数字记录的沉重历史李明赞数字是历史的见证。在50年前中国的大地上,多少数字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和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这是血与泪的一页。怎能忘记,六朝古都南京城,惨遭日军杀害的无辜同胞就达30多万。发生在19...  相似文献   

16.
时值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出版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的书籍。《记住这段历史──日军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战实录》就是其中一本优秀读物。此书用大量的史实,以浓重的笔墨揭露了惨绝人寰的日本侵华战争和日军所犯下的滔天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美国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推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和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此后中美关系解冻.由对抗转为对话,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不过,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会使双方获利,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性质和结果以及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情意目标:(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是日本统治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2)通过了解中国爱国民兵英勇抗战和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通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3.能力目标:(1)补充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9.
日本否定侵略战争历史的军国主义阴魂为何不散李世华近年来日本三届内阁均有内阁大臣口出狂言,公然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歌功颂德。如细川内阁的防卫厅长官中西启介、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村山内阁的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和通产相桥...  相似文献   

20.
《南京1937》     
《红领巾》2014,(11):24-26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强奸、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杀害了30多万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