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毅传》不仅仅是一篇写爱情的小说,更是一篇写恩报的小说,小说中对施恩、报恩的一再渲染,旨在张扬“义”,宣讲恩报伦理。本文试从文本入手,结合历史上其他写恩报的作品,从施恩、受恩双方具体分析其所阐述的恩报伦理之内涵,并揭示恩报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观念,报恩故事广泛存在于中国文学中,女性报恩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燕子楼故事是一个女性报恩故事,盼盼的守志不嫁,以及后人对盼盼行为的赞美拔高,都表现出传统恩报观念对古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女性报恩角度切入,透析燕子楼故事的文化内涵,亦可管窥恩报观念对文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朝崇侠慕侠的心理倾向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出现了大量描写侠义行为的作品,其中在有些侠义小说中宣扬封建的恩报观念,一方面是由于唐代侠义小说是在继承传统丈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与唐朝的科举取士有关。这种恩报观念是封建丈人迎合统治者的一种表现,带有极强的封建奴仆意识。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形式表现父母养育之恩及报父母恩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一带民众的出行风俗。其出行之畏远行、出行折柳,无不昭显着儒家礼义思想和佛教福田思想。  相似文献   

5.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6.
正一梳理文脉,关注写字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板书:恩科西。)师:课文围绕恩科西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生:写恩科西怎样与病魔作斗争的事。生:恩科西是一个南非儿童,他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后,一边学习怎样面对艾滋病,一边关心和他一样的儿童。师:说得非常完整、连贯。有一位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下来,可是遇到了不少拦路虎,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相似文献   

7.
作为道德品质的感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重视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恩,轻视受恩者向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而西方感恩文化既重视狭义的感恩又强调受恩者对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感恩教育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恩教育具有培养施恩品质的必然性,并且在施恩教育效果方面分段式优于渗透式.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反映社会和构建社会的功能来看,语言在社会伦理建设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权威报媒广告由于其信息的权威性和受众的广泛性自然在伦理方面负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本文主要从语言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长江日报广告部的相关做法,从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报媒广告在应对语言伦理要求方面的相关原则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奂生上城》[1]是高晓声写于1980年1月的一篇小说。从小说产生到现在,其赞颂声不绝于耳。评论往往从歌颂新时期、新社会的视角来考察,或从人物刻画上来分析,对这篇小说做足了章,似乎再也无从下笔了。  相似文献   

10.
恩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观念,报恩故事广泛存在于中国文学中,女性报恩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燕子楼故事是一个女性报恩故事,盼盼的守志不嫁,以及后人对盼盼行为的赞美拔高,都表现出传统恩报观念对古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女性报恩角度切入,透析燕子楼故事的文化内涵,亦可管窥恩报观念对文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前从《中国教育报》上读了这样一篇有趣的文章,大意是:有一家三口到野外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丈夫的耳朵里,弄得丈夫奇痒无比且钻心的疼,怎么晃地晃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13.
安?恩莱特在《聚会》中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由于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悲剧命运,它呈现出现代文明中两性之间、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自我之间爱的缺失,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失衡的忧思以及对健康家庭伦理的诉求。在恩莱特看来,“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救赎伤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王新丰 《新高考》2013,(4):40-42
一、习作要求 ]某英语报征集“学生习作”稿件,话题是“感恩”。假如你是某中学高三学生李华,即将参加高考。请你以“Learning to Be Grateful”为题写一篇短文,向该报投稿,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16.
《困惑》     
楼屹 《中文自修》2001,(6):34-34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困惑》,今天写的《困惑》自然与小说无关,只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报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善于写好“导”字文章。这就是“晓之以理,积极倡导;动之以情,善于引导;以人为本,科学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报要把办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起来,本文从“导”字入手,全面阐释了大学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恩古吉的《大河两岸》是莎士比亚戏剧在非洲语境的戏仿。本文拟从《大河两岸》的表层叙事逻辑,即小说开篇与结尾段落的呼应这一细节描述出发,阐释恩古吉如何在小说中建构“失衡-平衡-再失衡”的叙事模式,从而颠覆西方传统戏剧“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叙事话语,实现重建社会秩序的反思书写。小说问题化的结局实则隐伏着诸多社会冲突,表现了作者欲倚靠肯雅塔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建构民族主义话语的愿望,更隐喻了后独立时代肯雅塔政府“原谅与遗忘”政策可能带来的政治焦虑。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报道:评论家李建军近日写了一篇《一定要读契诃夫》的文章,文章说:契诃夫把文学与伦理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他的小说为人类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伟大的典范。契诃夫小说的经验,表现在情节叙述的戏剧冲突效果以及引人入胜的可读效果,表现在描写的朴素和精确,更表现在诚恳而亲切的态度、略带忧郁的诗性情调、优雅的气质与高贵的教养——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契诃夫小说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0.
唐代贞观14年(640年),长安城外西华寺的法琳和尚因写了一篇《辩证论·信毁交报篇》的章,被道士秦世英暗地告发,说他的言论触犯了国法,有诽谤皇帝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