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宇宽 《图书馆学刊》2009,31(12):16-18,21
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作品,保障公众(读者)正常接近作品,一方面突显自身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著作权法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图书馆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主要反映在平等性、公平性、公益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和图书馆权利的发展变化,分析图书馆权利在著作权法中的体现和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的由来与发展,论述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规定的保障公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知识和信息共享、增进知识和学习等著作权领域的图书馆权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平衡著作权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职能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拥有提高公众素质、开发信息资源、传播文化、促进文艺和科技进步的公益性功能.图书馆采购作品,回报作者;传播作品,丰富著作权人收益、保证公众作品使用;守望作品公有领域,确保公共利益.因此,图书馆在维系著作权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均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都追求经济利益,并通过作品产权的界定和著作权限制制度作保障。图书馆因有调节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中介性和公益性,而享有合理使用作品的权利。图书馆合理使用作品,具有降低作品交易成本、保障作者作品的成本回收、经济利益的实现、扩大作品的社会效益之功能。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复制相关版权作品是图书馆的业务之一。现行《著作权法》只为图书馆设置了"保存"的例外,对于图书馆复制未发表的作品、图书馆应读者要求的复制行为、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复制件的行为以及通过网络实施上述复制行为,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也保留了原先的法律规定,这给图书馆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设置图书馆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完善图书馆的复制的具体情形,对维护社会公众、版权人和图书馆的利益,保障图书馆的保存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图书馆核心功能的体现。我国《著作权法》未规定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版权例外,这使图书馆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国应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增加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版权例外,并设置相应的版权例外条件,以平衡版权人、图书馆和公众之间的利益,保障图书馆保存和传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拥有提高公众素质、开发信息资源、传播文化、促进文艺和科技进步的公益性功能。图书馆采购作品,回报作者;传播作品,丰富著作权人收益、保证公众作品使用;守望作品公有领域,确保公共利益。因此,图书馆在维系著作权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均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am “Registration of the Polish Collections Abroad,” conduc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National Heritage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ts goal is to create a register of the significant Polish collections outside Poland.  相似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从清末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规模与职能体量成正比,组织结构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建制依据以业务流程为主,且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同时,业务管理组织结构也受到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出现了机构拆分与合并交替往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艺文类聚》的子目数量是727个,但是这个统计欠妥当。本文从类书体例、语义以及版本上,对第十六卷、第八十一卷、第八十八卷、第九十卷中几个子目详细考察,认定《艺文类聚》共有子目732个,细分之,则为正式子目726个,附目6个。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公益性质扭曲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公益性。认为建立图书馆的公益保障,转变办馆理念是实现图书馆事业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Because medical school is a logical plac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pabilities to be introduced to future physician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t the 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August 1984 to determin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use of MEDLINE. The study found that many students were unaware of MEDLINE and its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MEDLINE orientation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medical school was inadequat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orientation were solicited from the students, and thes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支持信息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化学类期刊为例分析国内期刊支持信息的现状及合理利用,认为合理利用支持信息是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我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学术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资料、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信息、学人介绍、热点问题讨论、研究生培养、学术资源链接等内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十几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小白菜"共同约定:在世博会期间,每人每天写下一段感言,并通过短信发送到其中一位"小白菜"的手机上……如今,这些志愿者都已离开了世博园,但他们的故事却通过有心人的整理,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本期"我的世博·我记录"栏目特别刊登这篇根据手机短信内容整理而成的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作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5,17(5):324-325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对促进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价值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评价和隐含式评价2种形式;从评价内容看,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包括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和商榷性评价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结合<长江蔬菜>多年的实际发行工作经验,阐明发行工作中要"最大限度"注意的8个问题;锁定和开发终端读者;发挥行业发展优势;发挥邮局主渠道作用;加大发行征订宣传力度;加大发行投入力度;强化发行服务意识;加强发行数据库建设;突破制约当前期刊发行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