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碱度,以2个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以嗜热四膜虫为指示生物,研究了渗滤液生物毒性的变化,并用RFLP分析了甲烷产量到达峰值期时渗滤液中微生物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处理,渗滤液的生物毒性逐渐降低,24 h半致死浓度LC50由0.398%变为2.78%;渗滤液的LC50与COD呈负相关.回灌中碱度的添加可以很好地提高甲烷气产量.对甲烷产量到达峰值期时的渗滤液中DNA进行RFLP分析,提供了一种不经培养而直接研究生物反应器中甲烷化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垃圾监测实验的气相色谱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卫生填埋仍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对填埋气中的甲烷及垃圾渗滤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监测是进行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前提。研究结果显示,用气相色谱法既可以对填埋气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渗滤液中挥发性脂肪酸进行监测,且监测方法简单方便、监测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实际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对一种能够有效处理渗滤液的回灌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回灌试验考虑到渗滤液水质复杂多变,具有高COD含量、高NH3-N含量和高重金属离子的特点,主要采取厌氧回灌.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试验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试验,研究回灌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cr、NH3-N、NO3-N、NO2-N等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改变pH值和改变依据CODcr调节的水力负荷值来研究对渗滤液回灌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小试试验,研究反应器对COD、氨氮、SS的去除效果,以及稳定运行期COD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建立多维图谱,找出工艺稳定运行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前期厌氧工艺出水中的有机物。结果表明:在DO=4 mg/L、HRT=6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厌氧工艺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COD<85 mg/L、BOD<5 mg/L、SS<35 mg/L、pH 6~pH 9,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BOD5质量控制样品监测起来麻烦、费时,而利用BOD5质量控制样品的速算公式,只要准确测得BOD5质量控制样品的COD值,就可以速算出BOD5质量控制样品的BOD5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微藻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光生物反应器监控预警系统可扩展性差和管理分散的问题,设计一种在微藻养殖过程中对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液的温度、pH值和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数据传输实时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构成的灵活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实现了对同一区域多台光生物反应器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污泥填埋对邻近水域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可能对填埋区域邻近水域水质造成的影响,设计建成一个污泥填埋试验场,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堆埋在试验场,以填埋污泥作为污染源,结合邻近水域的地理分布,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对污泥堆埋场邻近水域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填埋区域邻近水域的水质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COD、高锰酸盐指数、T-P、NH3-N、T-N、粪大肠菌群群。污泥填埋场渗滤液主要为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超标,主要超标项目为COD和NH3-N,重金属含量不高。由此可见,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的填埋对邻近水域水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ABR/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桂林市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出水未能达标排放的实际情况,根据连续多月监测垃圾渗滤液水质状况,选择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该工艺建成后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多年运行表明系统耐负荷能力极强,厂区周围的地表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文中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组成、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等情况,总结了运行效果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II的浓度及形态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埋的进行,渗滤液中Zn的浓度从17.1mg/L下降至5.2mg/L,但依然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限定值。此外,渗滤液中的Zn以自由离子态形式存在的比例随填埋进行逐渐下降,以胶体态形式存在的zn的比例逐步上升,表明随着填埋的进行,渗滤液中Zn的生物可利用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