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五十年研究概况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开发和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著作。此书和其后相继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课书和简明读本等都把论述五四运动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2年出版的由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一卷中,对五四运动史有较详尽的叙述,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以黎澍于1954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的一两年间,还处在开拓期的中国新文学园地里,出现了~批以人力车夫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其中在迄今的现代文学选本里还经常看到的有胡适、沈尹默的同题诗《人力车夫》和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两首《人力车夫》发表在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这~期《新青年》推出了包括上述两首诗在内的白话诗九首,是中国新诗的首次公开面世。《一件小事》发表在1919年12月1日北京《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似是白话小说描写人力车夫的第一篇。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效应”,也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3.
马烽是一位特別擅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他于一九八○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充分表现了他在细节描写上的艺术匠心。笔者认为,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细节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客观性,二是精确性,三是生动性,四是深刻性。这四性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为了讨论方便,下面分为四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通常被称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里 ,是史学界值得弄清的一个问题。1999年 5月 14日《文摘旬刊》第 683期以《谁最先提出“五四运动”一词》为题 ,摘录了黄志文发表于《新闻汇报》1999年 5月 3日上的一篇文章 ,提出 :19 19年 5月 2 6日罗家伦用笔名“毅”在《每周评论》第 2 3号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 ,此时五四运动爆发仅 2 2天。在该文中 ,作者从标题到正文都使用了“五四运动”一词。这是第一次在印刷品中采用这个提法 ,以后这个名词就成为这次运…  相似文献   

5.
《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冬,是丁玲的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它通过对主人公莎菲女士一段心灵历程的真实描写,深刻反映了二十年代中期经过五四运动冲击和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失意和苦闷,理想和追求,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新女性画廓增添了独具特色的莎菲女士的形象。关于莎菲,茅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中曾作出深刻的论述,指出她“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这无疑是深中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一篇传统课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 ,我的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是康大叔吗 ?但早有专家对此下了定论 :人教社《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2 0 0 1年 1 0月第二版 (P50 ) :肖像描写。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浑身黑色的人”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满脸横肉” ,“披一件玄色衣衫 ,散着纽扣 ,用很宽的玄色腰带 ,胡乱捆在腰间”。只这几笔 ,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人教社《语文》第四册 ( 2 0 0 1年1 0月第二版 )《药》的课后“练习”第三题第 2小…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8(3):36-37
鲁迅写于1919年4月的短篇小说《药》,是耶稣受难叙事的“中国现代版”,但这并非无意识的巧合,而是鲁迅有意为之。鲁迅的用意何在?通过情节辨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良苦用心。寒冷是行文的基调,也是鲁迅的心绪。《药》的写作与发表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之际,借此我们或许可以窥探作为启蒙先驱的鲁迅在当时对此事件保持沉默的一些因由。  相似文献   

9.
《晋祠》是初中课本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说明文,优秀之处在于成功地运用了“说明中的描写”这一方法。“说明中的描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方法,它既不是一段说明一段描写的方法,也不是说明与描写简单地相加的方法,而是以说明为出发点,立足于说明,将描写为说明服务。当然,这种“说明中的描写”,并不是说描写的文字就一定要少于说明,就一定要放在次要位置上,只要描写的文字是服从于说明的,着眼于说明的,就应当认为是运用恰当与正确的。那么,《晋祠》一文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呢?  相似文献   

10.
1 填空题 1)1917年1月和2月,以(___)杂志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___》为标志.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___的开端。 2)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接连发表了《___》、《___》、《药》等小说和一系列杂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3)在20年代,随着___和___等许多重要文学社团的成立.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流派蜂起,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 4)2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小说方面.以___的成就最高,此外.冰心的问题小说,___、郭沫若的抒情小说,王统照和王鲁彦的乡土小说,以及___的以描写灰色人生为特征的教育小说,无论是冷静的现实描写.还是强烈的自我情感的抒发,都显示出新文学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哨子》不是议论文黑龙江/陈海军张淑华《哨子》是美国科学家、文学家富兰克林于1779年11月10日致布里龙夫人的一封信。教材编者把这篇文章当作议论文编入初语第四册议论文单元。但我们认为《哨子》这篇文章不应是议论文。理由如下:1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药》发表于1919年5月。它描写了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两件事:一是贫民华老栓买“药”为儿子治病;一是革命者夏瑜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作者用“人血饅头”为粘合剂,巧妙地将这明暗两线融合  相似文献   

13.
《药》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力作之一,小说以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被清朝统治阶级杀害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现实。小说表现内容极其丰富,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触目惊心的题材,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鲜明深刻的主题思想,巧妙周密的双线结构,维妙维肖的肖像描写、生动逼真的行动描写、阴冷凄清的场景描写……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引起学者和读者的极大兴趣,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本人在阅读理解《药》这篇小说时发现,在名目繁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涉及小说“人物对话”的。而《药》中的“人物对话”是…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反常合道”是指反生活之常合艺术之道。中学语文课文里“反常合道”现象多种多样,难以胜举,现将常见的几种简要析举如下: 一、景物描写反常鲁迅先生《药》的第四部分这样描写清明时的景物:“这一年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枯草支  相似文献   

15.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节选了《采薇》。《采薇》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篇,原诗共六段,教材选取的是最后一段。全诗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描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思乡之隋。而节选的这一段历来被称为全诗的最佳段。它表达了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无比悲伤的复杂感情。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6.
曾听过一节语文课——《爷爷的芦笛》,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师:文章第三自然段对海的描写是很有特色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生1:我发现这一段依次写了海水、海面和海风,描写得很有序。生2:我认为这段用拟人的手法,把五月的海描写得很迷人,令人向往。生3:这一段用词造句很有讲究,五月  相似文献   

17.
Dinner Time《晚餐时刻》选自The Runner《奔跑者》第四章。这一选段描写了一天晚上布利特与父母一起就餐的情景。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布利特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一家人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布利特的性格塑造堪称精彩。作家使用精练的短句以及简洁的词语描写叛逆期的布利特敢怒不敢言的心理活动,令青少年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左传》擅长描写战争。《左传》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史书;因此,它关于战争的描写,多侧重于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因素、大的战略部署及其战争中人的作用的描写;不像兵书那样,多侧重于战术、武器等具体作战技术的论述。这是《左传》描写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是为《左传》作为史书的性质及总结历史经验的编写目的所决定的。正是在这个方面,《左传》的作者,表现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及其在题材的处理、故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等方面的艺术才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所描写的《秦晋淆之战》,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从“乌鸦”身上窥探作者的苦心山东聊城一中马勇生《中学语文教学》93年8期刊登了《“乌鸦”象征什么》一文,该文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了《药》结尾处对乌鸦的描写,给人不少启发。但四个学生发言之后,老师未作结论,使读者莫衷一是。四个学生四个观点,甲认为乌鸦象...  相似文献   

20.
鲁迅《药》中有一段描写华老栓在丁字刑场看见的情景的文字:“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部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对其中“无形的手”的正确理解与否,是能否深入理解《药》的主题的关键.这“无形的手”究竟该怎样理解?或者说它是指谁的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通讯》(1988年9期)上傅勉文撰文说:“这‘无形的手’是小说主人公夏瑜的手.”这种看法,实在大有商讨的余地.假如有人追问:仅凭夏瑜的这只“无形的手”能“捏”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