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例]某天,气象站测得某地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温度分别是5℃、9℃、20℃、12℃。该地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病症](5 9 20 12)÷(2 8 14 20) =46÷44≈1.05(℃)答:该地这一天的平均温度约是1.05℃。[诊断]出现“病症”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求平均数问题的解答方法,只是在机械地“套”一般的解题形式求解。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在具体的问题中,同学们要确定  相似文献   

2.
李晶 《初中生之友》2015,(Z1):76-77
"厚羽绒服9℃,薄羽绒服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将各件衣物的保暖度与当日气温叠加后保持在26℃左右,就可以了。"这是一位杭州医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的穿衣公式,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这种量化的穿衣方法科学么?衣服是否有"温度"衣服是没有温度的。人们所说的穿衣温度通常指的是衣服的保暖性,由于人们所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穿着衣物的长短、厚薄和整体设  相似文献   

3.
例1 某种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上表明保存的温度是(20±2)℃,请你写出一个适合药品保存的温度____. 温度是(20±2)℃,表示最低温度是20℃-2℃=18℃,最高温度是20℃+2℃=22℃,也就是说药品保存的温度在18℃至22℃的范围.故答案不唯一,如21℃. 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负数概念.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5.
当气温为多少度时,人体感觉最舒适?事实上,外界温度在22℃~24℃时人们感觉最舒服。科学家发现,人的体温37℃与0.618的乘积为22.9℃,这一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养生保健研究表明,当动与静是一个0.618的比例关系时,即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饭吃六七成饱的大都与胃病无缘。  相似文献   

6.
正"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1℃……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将温度控制在26℃就可以了。"——朋友圈上流传的"穿衣公式"这则"穿衣公式"在微信朋友圈上流传,公式中明确量化了羽绒服、棉衣、  相似文献   

7.
在近三年的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的复赛试题中有两年出现了有关“温度计”的计算题,那么这类计算题有那些解法?原理如何?笔者在这里用下面的例题作一浅析.题目 某支刻度、内管都均匀的温度计在零下5℃时,显示-10℃,而在45℃时显示52.5℃,那么在气温为25℃时,它将显示  ℃,而在  ℃时,它显示的温度跟标准温度相同.(答案为27.5;15)一、定义法此法是根据摄氏度的定义来分析计算的,解题时关键在于找准标准0℃和非标准0℃处的位置,然后利用这一差值以及标准摄氏度和非标准摄氏度之间的关系解题.1.根…  相似文献   

8.
过氧乙酸是抗非典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消毒剂,其分子式为C2H4O3.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醋酸气味.具有弱酸性,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熔点O.1℃,沸点105℃,饱和蒸汽压2.67(25℃)kPa,相对密度1.15(20℃),闪点41℃(35%过氧乙酸溶液)。危险性:遇明火、受热、摩擦、震动或撞击时,易发生爆炸;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温度稍高时,易分解产生氧气;加热到  相似文献   

9.
1.(1994.20)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A)0-10℃ (B)10~20℃ (C)20-30℃ (D)30-40℃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动物在炎热的夏天或做剧烈运动时,浑身大汗淋漓。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时就是病态。如果体温超过42℃或低于32℃时将危及人的生命。然而人类生存的环境却  相似文献   

11.
霍寿喜 《学与玩》2024,(2):28-29
<正>“干”“湿”的秘密“干雪”和“湿雪”的说法其实来自民间,区别标准是降水形态:“干雪”中全是固态水,而“湿雪”中则含有液态水。众所周知,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雪花才不会融化。有的雪花在降落的途中,所在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有的雪花所在高空气层的温度在0℃以下,但到接近地面时,却遇到一层或多层高于0℃的气层,雪花还没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12.
一、0℃的水一定能结冰吗?答:不一定.因为水结冰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水的凝固点;二是继续向外释放热量.因此,如果水仅达到0℃,而不再继续放出热量,就不能结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制造出不可思议的高至4万亿℃的超高温和低至-273℃的超低温。在超高温下,物质变成了一种称做"等离子体"的电离气体状态;在超低温下,本来只会在低于原子层次的微观世界才能出现的不可思议的"量子现象",竟然能展现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发烧是常有的事,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当你与健康小儿皮肤接触时,你会感觉到他的体温与你大致相同。如感觉发烧,你应拿一支体温计小心地夹在孩子的腋窝下约5分钟,如体温在35.5—37℃之间,属正常范围;体温在37.5—38.4℃,则属低热;38.5—39℃,为中等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发烧是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南极成为地球上人类最少涉足的地方。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南极创造了许多其他地方都望尘莫及的世界之最。最寒冷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是-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是-40~-60℃,气温最低值可达-89.6℃,这是1983年7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测到的,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较南极高出20℃,北极的冬季相当于南极的夏季,由此,南极  相似文献   

16.
海水也能成为空调?乍听起来好像在忽悠。其实,这可是绿色奥运的一大亮点。海水空调的学名是地源/海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地面2~3米以下的土壤、海水、地下水温度常年基本保持在13℃~19℃,地表浅层又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量。海水空调就是把专用管道埋入地下深处或地表水等处,通过与地下土壤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题设计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代称,地处六盘山东麓和黄土高原西部。该地区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为解决贫困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通过“吊庄移民”将西海固贫困人口迁往银川平原(见图1)。为带动移民脱贫致富,当地发展菌草蘑菇产业,培育一种巨菌草作为蘑菇的培养基原料,同时开挖半地棚或利用废弃窑洞种植双孢菇。双孢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8℃~27℃,子实体分化要求温度为5℃~20℃,长时间的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了《大气的保温效应》这一教学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保温作用的理解,我们用实验来推证“温室效应”现象。然后通过学习有关文章和网上资料,拓展了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的利弊。同时,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温室效应”的原理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可是,倘若没有大气,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这33℃之差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像一条被子一样,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之故。宇宙中  相似文献   

19.
第1招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中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 思考题:①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半壶水从30℃加热到100℃,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由生活经验和实验知:第①题:加热的都是水;温度都升高了70℃:当然质量越大的吸收的热量越多.第②题:加热的都是  相似文献   

20.
以芹菜、黄瓜、萝卜和青菜(上海青)为原料,在15℃、20℃、25℃和30℃共4个温度和3个食盐浓度下,研究温度、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温度和食盐浓度越高,NaNO2含量的峰值越低、出现越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