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是一位重要的美学家,他自称研读康德花了十年时间,而他之后的美学大师黑格尔,马克思又对席勒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借鉴.本文对席勒的美学思想结晶--"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命题的审美人类学进行了分析,以使席勒美学思想的结晶再放光彩.  相似文献   

2.
席勒的《论美书简》是席勒最早表述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的重要文章,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重视和挖掘不够。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席勒根据康德的哲学理论,最早把美与实践理性密切联系起来,认为美根于实践理性之中。这种观点,不仅基本完成了康德开始的由认识论美学向本体论美学的转型,而且开辟了通向人生论美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新道路,同时还是走向德国古典美学的实践观点,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3.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契美学的基础,是贯穿在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总体性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它经过了《小说理论》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发展,在《审美特性》一书里发展成熟。《审美特性》对审美现象进行哲学研究,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审美发生的问题。它主张把人作为主体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与历史实践中,研究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的人是如何从一个完整的人向人的整体转化的。卢卡契开创了一种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来研究美学的方法,他的总体性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审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从人类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游戏的思想。他认为,游戏可以解决文明和人性的冲突,审美游戏可以使人性完整。席勒的审美游戏思想实现了游戏研究的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游戏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美和人性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能体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审美游戏。  相似文献   

5.
美学与人类学之间具有漫长的天然联系.现代人类学以其高度的学科际属性和不断磨练的敏锐的田野洞察力为探讨美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美学基本范畴的合法性、西方美学普适性神话何以走向衰微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批判视角和广阔的经验解读空间.然而,审美现象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在审美和艺术问题研究中的限度使得"美"无法自由地显现.至此,审美人类学恰恰是在自身与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的区分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7.
审美人类学,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人本身的科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的科学,是美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和融合.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文学家、美学家席勒的"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这个命题的深层涵义,揭示美的人类学性质,探索美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联系现代社会的审美困境,阐发了美的人类学性质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8.
关于审美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审美人类学在当代中国学术舞台上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审美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的学术界都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发展的学科方向.  相似文献   

9.
审美人类学之所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论,是因为构成审美人类学的两门学科——美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互相贯通、互相交叉而互相结合。这是审美人类学自身的学理要求。而美学和人类学所关注的人类文化内在根本的制导因素成为审美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论的出发点,这些制导因素主要是神话机制和审美意识形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重要的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为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美学思想为基础和寄托,思考着人性、命运、社会,深刻影响着我国审美思想教育的发展.尼采曾说:席勒使德国人变得年轻.可见,席勒的思想具有超前的启蒙性和创新性,尼采的话也肯定了席勒审美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席勒的美学思想具有审美现代性,而这种审美现代性的显现与他美学著作中对感性和理性概念的界定有关.从感性与理性的概念透视席勒美学的审美现代性,既可展现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深邃内涵,又可揭示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审美人类学思想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身体与审美需要的关系的思想和理论;(二)马克思对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这一问题所表现的思想;(三)审美活动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言,中国经验的凸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席勒最重要的美学专著《审美教育书简》,认为它建构了"美是活的形象"的人本主义美学体系,宣扬了一种审美拯救世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也确立了席勒在德国古典美学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对象、距离、美三个相关联的概念来重释席勒的美学思想,揭示其美学思想的诸多先见之明和巨大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期的两篇论戏剧的论文中,席勒列举了戏剧的诸多功能,但是,最后还是把戏剧的功能归结为使人性达到完整。作为戏剧家的青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较早地谈到了戏剧艺术的人类学功能———教育、塑造、形成和造就人和民族。这种关于戏剧的人类学功能的美学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戏剧美学思想是一种极其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值得我们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育的第一部宣言书。他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对美育目的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问以及对美和艺术的体悟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以其特殊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审美制度深入研究了各种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美的显现的制约、规定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规定背后被遮蔽的权力关系。审美制度研究是深化和拓展审美人类学研究取得的一个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外第一个在美学的人类学领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是荷兰学者怀尔弗里德·范·丹姆,论文主要对其审美人类学基本思想理论中的审美偏爱与实证研究之认识论、方法论进行了阐述,主要意旨在于为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国外同类研究成果来作为参照,以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审美人类学是在整合美学"思辨性"和人类学"实证性"学科的优势的基础上熔铸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理秉性和内在规定性,以西方与中国的审美人类学言说方式是切入点,探讨了审美人类学的边界与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克?玛奎是首次明确提出“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并对之进行系统建构的人类学家。他对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界定;他对审美经验进行了泛人类的考察,确定了美感沉思和非工具性形式在审美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他根据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与文化唯物主义,确定了生产技术、社会网络和观念构形作为审美人类学文化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的重要性;他成功地将美学研究引入到人类学视野中,对这两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借鉴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