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相似文献   

2.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相似文献   

3.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  相似文献   

4.
1922年12月10日,鲁案善后督办王正廷、山东省省长兼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比光卫手中正式接管青岛的管辖权,标志着经历过德、日两代殖民主义统治25年的这座工商港口城市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1945-194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驻青岛达四年之久,主要任务一是平衡苏联在东北的势力;二是帮助蒋介石训练海军,实现美蒋军事合作,以确保战后中国的亲美倾向。但内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美国不得不考虑青岛驻军的留、撤问题,至上海解放,青岛美军无奈撤离。这一过程充满了希望与犹疑,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华总体构想逐步破灭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青岛,这个名字多好听呀。其实这座山东的海滨城市不是岛,那怎么会叫青岛呢?原来,在明朝以前,现在叫“小青岛”的才被称作青岛,它是在海里的岛。可能是人们觉得这名字挺美,就把“小青岛”北面的海湾叫“青岛湾”,对面的村庄唤作“青岛村”。久而久之,“青岛”这个名称便从海上搬到了陆地,成了如今的青岛,而正儿八经的青岛却被加了个小字,称为“小青岛”。  相似文献   

7.
浩浩春风催桃李职教之树育常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着“黄海明珠”美誉的青岛西海岸.林木苍翠的珠山与碧波浩淼的大海构成了一幅美丽画面.现代化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十分壮观。在这里有一所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达3.3万余人的民办高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向读者介绍的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相似文献   

8.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即北京)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化是青岛城市文化的鲜明特色。青岛文化乃至青岛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做好海洋文化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0.
青岛版科学教材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材,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魏先群  舒忆 《求学》2023,(7):11-16
<正>1917年的秋天,有一位花甲老人来到青岛,他仅用16个字,点染出了青岛的山海风情:“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这个人就是康有为,在人生失意的谷底,他在苦闷中仍然从心底里赞叹青岛之美。作为开阜时间仅百年的港口城市,青岛的历史并不算悠久,但它已在这百余年的进程中逐渐发展成了如今人们眼中的新一线城市。这个城市好像有一种魔力,让人安静,又充满对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我所在的山东青岛,高中学校是从2004年秋全面进入新课改。之前的暑期预期培训,应该说是非常扎实有效的,特别是在课程设置、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等方面比较大地更新了观念,感觉历史教育的春天终于要来到了。实事求是地讲,从2004年秋至2007年夏这三年一届一个轮次的实践看,实际效果距离我们的理想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3.
小峰是青岛一中高一年级一名普通学生,每周5天课程里,周四下午3节课是他最心仪的,因为这是他自己最感兴趣且自己选的课。在青岛一中高一年级500多名学生中,有小峰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一切,都源自青岛一中实行的选课走班制度。  相似文献   

14.
质疑一:"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很显然,该句主语应该是"我",才能"赶到""赶上",发出"来"这一动作。所以,应该删去"的",以保证主谓短语的搭配。此其一。其二,"饱尝一尝"不妥。"饱尝"的常用义项有两个:①"充分的品尝",②"长期经受或体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而"尝一尝"是"浅尝""体验体验"的意思。这样看来,"饱尝一尝"就是"饱尝一回"和"尝一尝"  相似文献   

15.
奥帆赛对青岛酒店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青岛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奥运会帆船比赛给青岛酒店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青岛酒店业应对奥运会挑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前交流】大家好,尽管来到青岛只有短短的两天,但令我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青岛的美丽,还有我们青岛24中学生的热情和文明。相逢是首歌,希望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弹奏出一曲美妙动听的情趣之歌。  相似文献   

17.
1922—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青岛的对外贸易有了相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净值基本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了这一时期港口贸易的日趋繁荣。然而由于德国和日本在青岛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外资尤其是日资在青岛的经济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1922年中国政府虽然收回了青岛主权,但是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外资所操纵,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青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岛是一座以名牌而著称的城市,著名企业多,著名企业家集中;青岛又是一具有丰厚而独特的城市文化传承和沉淀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诞生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众多名牌企业及其产品的出现,形成了青岛的名牌现象,成为青岛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探讨和分析青岛名牌现象的出现,对于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创新的道路具有探索价值和典型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开篇即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并加一笔特别强调道:“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1]也就是说,“清、净、悲凉”的“秋味”是郁达夫所喜爱乃至推崇的;而“饱尝”这种“秋味”正是郁达夫此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童年记忆     
翻开影集,便翻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在炎热的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青岛七日游”。早晨,我们出发了,坐火车来到了青岛。蔚蓝的大海里小鱼在欢快地、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沙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我赶紧去问妈妈要了一个塑料袋,拾起贝壳来,快看!这有一个绿色的贝壳!我边说边蹲下来,右手拿着袋子,左手慢慢地拾起来,放进袋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