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更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体验和人生感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三者对话,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和乐趣.对话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内容显信息的浅层对话,而应努力引领对文本隐信息的深层对话,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和阅读个性.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精神,丰富并创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枯燥、死板,教师对于阅读题目的答案要求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体验。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阅读教学也应具有个性化,具有创新性,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就文本而进行的探讨和交流。之所以说是对话、探讨和交流,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人格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8.
孟盈 《现代语文》2006,(10):76-76
阅读是通过与作的对话达到作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本作心灵的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三者多元的情感体验,还应引导正确的文本解读与价值认同。阅读的过程是语言感悟的过程,是言语训练的过程,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理应在丰富学生言语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现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贺东玉 《文教资料》2008,(17):131-13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重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培养,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并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拓展探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樊玉杰 《甘肃教育》2011,(15):67-67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能形成"对话场",而营造对话空间,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学生与文本对话,生成个性化感悟文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读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新颖 《教师》2013,(34):31-3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带给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触及其心灵。下面以在山东聊城执教的《掌声》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上课伊始,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师:站在这个大舞台上,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经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神,丰富其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