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发表了任动老师的《&;lt;鲁提辖拳打镇关西&;gt;(以下简称《鲁》)不宜入选教材》一文,笔者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叶彦勋 《教学随笔》2009,(11):22-2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运笔丰富多彩,不仅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且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这就形成了《鲁》文明显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尚之信 《山东教育》2002,(14):26-27
《鲁》一文的情节设置与《水浒传》中的另一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颇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有欲擒故纵,波澜迭起而终达高潮的特点。而《鲁》文的情节设置又另有妙处。一、充分展开了情节,写进了更多的内容,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和形象,有力地突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正义性,使其行为迥异于“仇杀”。具体说来,《鲁》文写到鲁提辖听罢金翠莲的诉说,当时便要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读者读至此,便有“山雨欲来”之感,而作者却将笔势用被李忠、史进二人“三回五次劝得他住”一句轻轻一顿(此处是妙用“三人”喝酒这一前提。试想,若无人陪鲁…  相似文献   

4.
孙勇 《教育》2010,(7):5-5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表示,现行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应该剔除,因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他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不宜编入课本。(据6月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总是被拿来同曹刿进行比较。人们往往把他置于“肉食者”的地位,用他的“鄙”反衬曹刿的“远谋”。那么,鲁庄公真的“鄙”吗?不尽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曹刿论战》一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其中曹刿的大智大勇、深谋远虑的军事才能是文章的重点,但对处于宾位的鲁庄公却往往据一个“鄙”字概括为平庸国君、昏君。笔者以为,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该文说的是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帮助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是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对举,鲁庄公俨然成了曹刿的陪衬,鲁庄公“小惠”“小信”之“浅薄”陪衬出曹刿的“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8.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鲁提辖是小说中刻画得最成功的英雄形象,在这一节里,作者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谈和行动,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场面和细节描写以及通过对比。  相似文献   

9.
品赏《曹刿论战》一文,人们往往欣赏曹刿这个深谋远虑的主人公形象,而对鲁庄公这个个性亦甚鲜明的次要人物关注不足,甚至产生误读。究其原因,曹刿形象太完美了,几无缺点,而鲁庄公确实瑕疵多多,再加上篇首定调以及作者对比反衬笔法的运用,误读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结合背景,深研文本,去重新认识文中的鲁庄公形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观赏了一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影片——《鲁冰花》,对其中某些教育情节颇有感触,不觉联想起我们的“兴趣活动”。  相似文献   

11.
《曹刿论战》中的主角曹刿,以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勺之战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作为英雄,曹刿确实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然而我们在赞叹的同时,还总喜欢拉出鲁庄公来作为陪衬,以其之“鄙陋”来衬曹刿之“远谋”。许多教参亦毫不留情地给鲁庄公涂上大黑脸,把长勺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教材选入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笔认为不大妥当。《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之一.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节选其中精彩章节进入初中课本确实很好。但可供选择的很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不选为宜。因为这篇课虽然人物形象鲜明,艺术价值颇高,但主人公鲁达有严重的性格缺陷,他的暴躁脾气、蛮横态度、无赖相和流氓腔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选自四大古典名《水浒传》第三回。节选部分通过对鲁达救助金氏父女逃脱虎口、三拳打死镇关西情节的描述,褒扬了他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正义之举,塑造了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都被选入初中教材。传统观点认为: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决定了鲁国的胜利,而鲁庄公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躁冒进,是一个平庸的国君。近来再教这篇课文,对鲁庄公这个人物,我们有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亚鲁王》传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指出传承《亚鲁王》要处理好政府与民间、有形与无形、守"旧"与创"新"等几组关系,从维系传统文化氛围、保障东郎生计方式、创新传承途径等方面保障《亚鲁王》在麻山地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凡读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的同学以及看过《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读者,大都会认为鲁达是一个嫉恶如仇、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扶危济困、率直鲁莽、粗中有细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事件聚焦】 2010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品读〈水浒传〉》的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连发两篇博文,他认为初中语文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无非是描写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修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被暴力毁灭的残酷事实,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我对这位家喻户晓的梁山英雄颇有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黄琴 《现代语文》2009,(7):129-129
近几年,为鲁庄公“翻案”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如《再识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文中庄公的另一种解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长勺之战关键在于鲁庄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4期)、《重读(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8期)、《鲁庄公形象新探》(《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7期)等等,而且网上也偶或发表一些短论,为其“鸣不平”。最近,李光老师在《语文学习》上撰文(见2008年7—8合刊《鲁庄公:何“鄙”之有?》),进一步把类似的观点导入课堂,引导同学们重新审视鲁庄公这一形象。应该说,这对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思考精神是十分有益的,但从整个课堂的流程来看,师生讨论的角度失之偏颇,最后的结论也过于草率。下面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鲁庄公之“鄙”。  相似文献   

20.
杨坤 《学语文》2003,(4):36-37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文章除了正面描写曹刿的远谋、沉着、冷静、果断外,还用鲁庄公作侧面烘托他的军事才干,使曹刿这一形象丰满感人。对文中的鲁庄公,人们常常认为他是个平庸的国君。对此,我不敢苟同。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