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探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息息相关,这就是语言学的新领域,也就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领域.我们在这种研究中,即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看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有禁忌语、委婉语和吉祥语.禁忌语与社会现象“塔布”(禁忌)息  相似文献   

2.
“死亡”的禁忌语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大学生却把含的“死”的短语或句子当成流行语在使用,使用的范围仅限于亲密的朋友和同学之间。“死亡”禁忌语转化成流行语的原因是语言变体,文化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以及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差别,并说明这一变化印证了语言是活的、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语言学中,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委婉语词都是不容忽视的。委婉语词产生于人类文明之前,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里起着不同作用,反映着各种社会的风貌。最初的委婉语词是语言禁忌的产物。封建社会等落后的社会制度是这些委婉语词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些禁忌语的委婉语词反映了这些社会制度的等级森严,成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什么“避上讳”、“避官讳”、“避亲讳”、“避父讳”等等。一个“死”字就有几十种说法。所禁之语相当繁多,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灭门之祸。这些禁忌语的委婉语词还反映了由于封建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但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英在表现形式上有同也有异.本文从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趋同性及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旨在了解并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雷芹 《考试周刊》2011,(3):44-45
不同的文化,禁忌和委婉语有不同的绝对价值。本研究中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统计法。目的是研究文化禁忌和委婉语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不同,翻译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翻译的结果不同.在上下文中.绝对价值会转化为相对价值。一个词的绝对价值不是禁忌.但是它的相对价值会是禁忌.  相似文献   

6.
禁忌语是指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避免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文字。日汉两语中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禁忌语,其中以“生·死”方面的禁忌语为日常最常见的禁忌语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下,禁忌语的由来也大有不同。虽然禁忌语也属于语言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英语里的特殊性,因此也是人们有所避忌的语言。我们平常会发现,有的人外语掌握得非常好,能够与人沟通畅通无阻,但这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交际目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该国的文化习俗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特别是一旦无意地使用了禁忌语,就会触犯到该社会的禁忌,从而难以与该社会的人们进行正常的交流,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甚至是交际的失败。因此,本文主要从英美禁忌语的主要类型、禁忌语的特点,指出禁忌语潜在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的基本特征。从宗教禁忌、生理行为禁忌、疾病与死亡禁忌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透视出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能够深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由于不同时期对“死亡”的禁忌程度不同,古人用十分隐讳的词句替代“死亡”,现代人则用较通俗的委婉语表达对死者的尊敬,而在网络流行语中,“死亡”替代语更为直白甚至变异成戏谑的词语用来表达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0.
蒲洁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20-121
通过对四川阆中回民禁忌语的调查,分析回民禁忌语的特点,讨论回族禁忌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语言禁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难 《考试周刊》2010,(27):33-34
语言禁忌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史,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西语言禁忌现象的特点,并就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蒋亚媛 《海外英语》2013,(19):272-273
禁忌语,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个很寻常的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禁忌,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英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英禁忌语上的差异。该文主要通过对分析中英禁忌语的异同以及变化,旨在减少中英语言交际中的不便。  相似文献   

13.
王大利 《考试周刊》2010,(20):29-30
“禁忌”一词在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它源于中太平洋波里里西亚群岛土语,英语音译为Taboo,现在已成为人类学、民俗学通用的词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禁忌的产生、存在和延续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根源,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禁忌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有助于交流。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文化中,人们交往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话题和语言中某些词汇表现出“回避”的行为,人们不愿、不能或不敢随便谈及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汇,于是语言中便出现了某些禁忌现象。有禁忌语必然有委婉语,它们是紧密相联的,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道德标准不一样,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语是不同的,委婉语的使用也是不同的。“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衰减婉指的禁忌…  相似文献   

15.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因语言的发展而产生。对禁忌语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上而且在文化上都有重大意义。语言禁忌反映的是社会禁忌。对于禁忌语使用的态度反映及影响着禁忌语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人们出于对神灵、尊者的敬畏和对不吉不洁不雅事物的嫌恶等原因 ,把表达这类事物的词语当成必须避讳而不宜直言的 ,这就是语言禁忌。但人们在交际中又常要提及这些须要加以避讳的词语 ,于是就采用拐弯抹角、含蓄委婉的方式 ,换用比较隐晦却动听的词语加以曲折表述 ,语言学上把被避讳的词语称为“禁忌语” ,把用来替代禁忌语的词语称为“委婉语”。汉语中 ,涉及死亡、凶险事物、排泄、性和性器官、生理缺陷以及人格批评、否定评价等 ,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语。例如“死” ,有人曾列举出 1 30多条委婉语 :“牺牲、捐躯、…  相似文献   

17.
禁忌语是普遍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文化禁忌语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分析,以期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差异,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和使用的词语,转用另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的就是禁忌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禁忌语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畏惧灾祸、避俗求雅、婉言人短及等级观念等,其种类包括凶祸性禁忌语、猥亵性禁忌语、亵渎性禁忌语及称谓禁忌语。相比较而言,华族的禁忌语比巫族要多,主要是因为华族的求福心理更强些。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不同民族的禁忌语,对完善马来西亚汉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禁忌语是社会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对象,但对于禁忌语的分类,这些学科都还没有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从禁忌语的分布范围、实施禁忌语的主体和禁忌语禁忌的对象来分类。禁忌语虽然是被禁忌的,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语言符号不出现在交际中,而是以各种替代形式出现。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论述禁忌语的各种替代形式。  相似文献   

20.
禁忌语是禁忌在语言系统上的反映,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同时,由于世界各民族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不同,因此,禁忌语作为民族文化的构成之一,也具有民族特殊性。就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异同,阐述中西方文化产生的不同根源,分析其文化禁忌的表现及规律性和由此所呈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力求强化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