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在以创新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遇到了竞争。我们别无选择——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与学》2010,(3):56-56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     
《海外英语》2010,(2):12-13
低碳经济,这个全新的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邱适 《老年教育》2010,(5):48-49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概念图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思维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提升的引擎。因为她,我们脱离了粗俗,走向了文明;因为她,我们不再愚昧,而逐渐聪颖;因为她,心灵不再枯竭,处处盛开美丽的花朵;因为她,灵魂不再彷徨,逢事镇定自若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不能没有思维,工作中离不开创新。纵观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地摆脱动物世界,建立起文明社会,并快速向前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皆缘于人类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人类社会每向前迈出新的一步,都是思维创新的结果。对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了创新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的源泉。现代大学文明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大学是信息思想理念创新的海洋,人类精神的家园,现代文明的引擎,制度文明的体系,社会秩序和公民良知的守护神,人类社会进步的火车头。具有科学而高质量的大学体系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达最重要标志,中国需要改革大学体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0.
再说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06,(7S):78-78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1.
肖海慧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2-I0002
教育传承文明,文明缔造了人类社会的当今发展之势。千百年来,人类正是依靠教育实现了不断超越传统的发展,并将智慧与创新代代延续。教育塑造灵魂,灵魂承载精神,精神催生实践,实践改变世界。教育自身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发展的根源。教育在服务人类进步的同时,其自身衍变和发展的也同步进行着。  相似文献   

12.
黄攀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32-233
<正>从传统哲学意义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即人类知识)与人文道德同属于人类文明范畴,进一步来说,二者都是人类文化的时代进步与变革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文明前行发展的必要因素。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理性的进步(即科学的进步、知识的扩展)会导致道德层面的进步,但对极端理性主义的过分宣扬使得唯理性主义越发泛滥,甚至于使这种偏离初衷的思想成为一种主流的共识,让人们对知识与道德的认识与讨论渐行渐远。其结果在学术界表现为通俗的"文理之争"。知识与道德的分离甚至于衍化为一种对立,俨然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无知的一部分,以至于出现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人文道德却每况愈下的尴尬格局。这样的反差,绝不是任何一个时代所追求的。作为地球上普通物种之一的人类,1945年7月16日这一天开始正式告别昨天。10万年中,人类以一种近乎蝼蚁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创新。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当人类举着文明圣火步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世纪对人材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一个焦点话题。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徐伟阳 《课外阅读》2011,(10):260-260
创新,发明,都是人类固有的创造能力。也正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才使自己从蒙昧走向文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的这些朴实的话语,依据时代的发展而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和人生体验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00万字。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组织学生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思维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人材”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材,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材.  相似文献   

18.
光华绽放     
在科技创新主导经济发展的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7月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在大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宁夏教育》2014,(4):61-6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今天的小学生也应在广泛的读书中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现今这个时代,网络已日益成为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好伙伴。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令我们非常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