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这些教育改革背后体现了日本对现有学力观和学力结构的检视。日本教育界对于“学力观”的研究由来已久,只有仔细推敲日本的“学力观”,才能真正洞察日本的基础教育。基于对日本“学力观”的分析,探究日本从实施“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这一政策演变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政策演变及相关经验总结,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双减”政策的启示包括:引导课后服务、减“量”不减“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制定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日本把困扰着日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叫做“日本教育病”,并诊断其“教育病理”,揭示“病根”所在。本文作者,作为一个局外人,以中国人的眼光透析其“病理”,诊断其“病根”,对于我们从另一面来看日本教育会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随着“日本奇迹”的产生及人们对“日本奇迹”之谜的探讨,日本教育作为“日本奇迹”的谜底之一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的日本教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它们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近,在我国的日本教育研究的百花园中,又增加了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就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日本教育发展战略》一书。该书系我国“七五”国家教育规划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6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日本教育研究并先后推出《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日本教育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国际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研究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而且,其发展势头较锐。“教育国际化”是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第一目标”提出来的,得到全社会的响应。1990年,日本出版了第一部《国际教育事典》,调动日本国内外355名学者编写了1200余个条目,洋洋800页。同年8月,在东京又成立了“日本国际教育学会”,明确提出建立一门跨学科的“国际教育学”。此外,日本还出版发行《国际教育交流新闻》报纸。 本文作者西村俊一是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著有《现代中国与华侨教育》等书。本文日文原名为《学会设立的经纬》,编译时,译者对原标题作了改动,删去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逆转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宽松教育”的失败。我国中小学学生“减负”强调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日本的“宽松教育”大有类似之处。日本“宽松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宽松教育”导致学生学力下降,强化了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以此为鉴,我国的“减负教育”应采取与目标相适应的手段,注重“减负”与“提质”相结合,同时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谨防社会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6.
史降云 《教育评论》2005,(5):99-10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翻译、写作和教育活动,极力批判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而,有“日本伏尔泰”、“近代教育之父”之称。他提出的“教育即发育”,“教育即培养具有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学教育研究主要反映在“经济学教育学会”的活动上。该学会成立于 16年前的 1985年 9月 ,早在 1981年就开始了该学会的筹备工作。该学会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日本经济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这就是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经济学教育学会”来阐明日本经济学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日本“经济学教育学会”成立的原因在日本为什么能够成立“经济学教育学会”,而且为什么成立在这个时候 ?美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是日本成立“经济学教育学会”的外部因素 ,但是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 ,内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首先 ,随着大…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强劲有力的日本教育。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功之处有三:一是“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全体国民兴办教育的热情;二是“法制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了教育的持续、稳定、有计划发展;三是“现代化”的教育内部体系,营造了高水平的日本教育。我国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赶超世界水平,日本教育的许多作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小学、初中(日本称初中为“中学校”)实施“生活单元”教育,始于1947年。可以说,采用“生活单元”教育方式和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日本战后第一次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因此这一阶段在日本教育史上又被称为“生活单元”阶段。 日本开始实施“生活单元”教育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军最高司令部控制着日本的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生活单元”这种起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式便  相似文献   

10.
浅析日本的“学社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社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 ,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 ,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社会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这篇访谈录简要梳理了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步伐。日本原东京学艺大学佐岛群己(Sashima Gunmi)教授从日本的“公害教育”谈起,阐述日本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的来龙去脉,从人类作为“环境建构者”的角度指明了环境教育的意义与宗旨,强调“环境伦理正是21世纪的伦理”。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尊称母语课程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纵观日本100多年的母语教育历史,特别是战后的日本母语教育,我们认为日本的母语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于1980年10月至11月相继召开了“1980年教育现代化大会”和“学校视听觉教育全国大会”。 前一个会议是由日本视听觉教育协会、日本视听觉教具联合会等主持召开的,与会者万余人。本次大会被誉为日本最大的一次现代化教材教具“展览会”,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产业教育各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日本的现代化教学机器,为适应个别学习和集体教学的不同需要,正在向小型轻量化和大型化两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在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尤为重视道德教育。考察日本德育方针的演变 ,可见 :临时教育审议会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丰富的心灵”;第 1 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倡培养“生存能力”,特别是“丰富的人性”;第 1 6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力主充实“心灵的教育”,确定了培养“丰富的人性”的方针 ;教育改革国民会议强调培养“人性丰富的日本人”。如此 ,日本的德育方针貌似变化多端 ,实际上是以一贯之并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女性具有温柔、谦卑、顺从、忍耐、忠诚、坚毅、果敢的性格,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这种“贤妻良母”型女性的形成,与日本的传统女性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教育传统中,女性教育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是使女子拥有强健的体魄、柔顺的性格和治家的本领,实际上就是培养“贤妻良母”.“贤妻良母”思想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素质”养成与个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1月,笔者与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者藤田英典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时特意请教在日本接近于我国素质教育的用语是什么?藤田教授认为,“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因为现在日本教育界基本上不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术语,在有权威的教育词典里也没有“素质教育”词条。但是,对“素质”却有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教育评论》2022,(11):156-162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政策,但“宽松一代”学力低下,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因此2016年正式终结“宽松教育”。探究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的发展历程,发现日本“宽松教育”存在学生学力低下、评价标准主观化、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阶层差距扩大化等问题。因此,优化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扎实学力、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完善保障机制对我国实现“双减”政策的价值最大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新的《幼稚园教育要领》于1990年3月公布,同年4月起实施。新《要领》突出强调了发展幼儿的个性,并把旧《要领》中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和“绘画与手工”,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重视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把“人际关系”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内容之一,体现了日本对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不变”与“变化”思想,这实际上指明了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原理和方法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在90年代中期以后,确定了新的教育目标,课程基准和教育教学方法策略,为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