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聪 《体育师友》2010,33(4):35-36
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特点”非常鲜明,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不甘落后,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却是纪律涣散、不思进取;他们为学校夺得了很多的荣誉,但也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困难,加强体育特长生的人文管理既是体育训练科学的发展需要,更是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既值得一线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思、反省、更值得一线教师进行全面、深人地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中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学校赋予的双重任务,既代表学校参加各项体育竞赛,为校争光,同时也参加体育高考,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对他们的训练在技术、技能方面均会采取科学的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但很多教师或教练员恰恰忽视了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其实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有很多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在体育教学中,特长生犹如名厨手中的调味剂,能带动所在班级乃至全校的体育锻炼活动。特长生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灵活的头脑,容易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能迅速掌握新动作;可以协助教师搞好班级体育教学,为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营造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时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时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时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对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对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招收一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体育特长生在录取成绩和收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照顾和优惠,吸引了不少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但是在这些特长生的招生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鱼目混珠,片面以成绩取人,舞弊行为以及招生后学生管理问题等:本校总结了多年来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和管理经验,采用了投标法,效果显著,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特殊的一个群体,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文化成绩不太好,对文化学习比较放松;组织纪律相对其他学生松散,但他们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吃苦精神。所以作为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就必须根据特长生的特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高考在我校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沈阳体院、天津体院、内师大、包师院、通辽师院等高等院校都有我校学生的身影。根据现在高考的改革和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多,高考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本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并针对体育考生训练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改善。现在就影响我校高考体育特长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影响高考体育特长生的主观因素学生自身的素质不高,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偏差。由于我校在招生方面的差距,造成我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家长方面因素,很多家长不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很多家长对体育高考缺乏了解和认识,甚至有偏见。部分家长总是到了万不得已时才决定孩子参加体育高考,从而失去了很多训练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的体育特长生大多是由体育特招生组成的,是为学校参加省市县比赛和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储备力量。他们当中大多学生的体育专业成绩较好,但文化课成绩较差;且活泼好动,纪律涣散,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在学习中处于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普兰店市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项目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不熟练;(2)在田径项目中跳跃类和短跨类项目的水平在大连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投掷类项目的水平处于中间水平,中长跑类项目处于前卫;(3)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4)学校组织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输送人才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5)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时间比较少;(6)体育特长生训练对文化课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中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让他们的发展全面,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适应素质教育和体育特长生的双重发展的需要,使体育特长生成材几率最大化,成材的质量最优化,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新世纪人才是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课余体育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运动队和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余训练还能促进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也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特长生课余体育训练进行探索。一、处理好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如果因为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岛东胜路小学提出“全人教育”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中开拓创新,涌现出以杨某某同学为代表的体育特长生群体,他们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体育成绩,而且通过比赛的成功体验,增强了文化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以体育特长带动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校创新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我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取得的经验做了较为详实的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品德优先,习惯养成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自身特点,强化其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育人的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他们。体育特长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因此,在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上,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运动技能的突出,降低标准和要求,避免由于特长生的一点不足而对自己和周围同学造成不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招收一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体育特长生在录取成绩和收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照顾和优惠,吸引了不少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但是在这些特长生的招生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鱼目混珠,片面以成绩取人,舞弊行为以及招生后学生管理问题等。本校总结了多年来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和管理经验,采用了投标法,效果显著,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投标法的优点: 1.采用目标管理和合理的奖惩,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签署达标责任书,达到目标奖励,达不到目标惩罚,做到以激励为主,奖惩分明,让每个教师…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人数的增长,处理好各类关系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矛盾的产生,使得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心理产生了变化.笔者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会谈法、量表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来初步诊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矛盾.并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性质进行判断,从而找出影响高校体育特长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结合体育特长生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特长班的组建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江西省体育专业统考为例,江西省是体育专业统考大省,近几年来人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23年江西省体育专业统考报名人数达22000人。鉴于目前省内体育专业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一开始组建体育特长班是省内较多高中的普遍做法,特长班由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和教练员,学生的组成主要是由中考体育特长生和文化生,由于省内各高中中考体育特长生招生规模有限,为了提高成班率,需要从文化生当中选拔一批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充实到体育特长班,怎样从文化生当中选拔出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充实到体育班当中,笔者认为需要从学校、教练员、家长、学生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桂华 《体育师友》2010,33(2):48-49
在我国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并进行培养,已取得可喜的成就。有的中学也招收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同样取得一定的成绩。由学生运动员在国内国际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成果可见一斑。但在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流失,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