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瑗、王鹏在《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22期撰文认为,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企业作为社会中最基础的经济活动单位,应当抓住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机遇,以人的发展为本,积极构建“学习型企业”,营造一个人人、时时、处处都在不断进行学习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章分析了“学习型企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从企业理念、培训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建议。以人为本,创建“学习…  相似文献   

2.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提升企业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力倡树“人人是人才,人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健全学习机制,创新学习载体,构建起“111168”文化体系,为企业跨越式发展聚集了不懈动力。2004年,矿井被山东省企业联合会等四家单位确定为“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经贸委命名为“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2006年6月被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授予“学习型组织·优秀组织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金山 《继续教育》2004,18(10):22-24
一、学习型企业的科学内涵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成为联合国推动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了《学习型社会》,从通才教育的观点说明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在这种目标指引下,上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做出了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决策。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细胞”都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工教育》2005,(6):34-3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定于7月16日——17日在青岛市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使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基层工会,如何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新时期工会工作必须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基层站段的工会组织,必须面对车务系统线长点多、人员分散的实际,努力在创建学习型车站上下功夫,把每个中间站都变成学习型的车站,把每个职工都培养成“四有”职工,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的氛…  相似文献   

6.
人·学习·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学习型社会里,需要重新阐释“人”、“学习”、“学习能力”等概念,确立起“人是学习的动物”、“学习是人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学习能力是人自身发展、超越的能力”等理念,以便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后者居上”和“强者更强”都是当今市场竞争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发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号召。“学习型企业”之路,已经被国内外先进企业证明,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成功运用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问题一直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对未来企业组织模式的探索研究,又是当今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前沿问题。从传统的以泰勒职能制为基础,适应传统经…  相似文献   

8.
王培伟 《现代教育》2003,(12):11-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是由新时期我国教育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决定的,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创建学习型铁路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经贸委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在全省由点及面逐步推开,与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学习型机关形成了三者齐头并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和态势,为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教育》2008,(3):80-82
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是山东省国有大型专业骨干运输企业,是中国交通百强和物流百强企业。 为积极响应“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号召,结合全国总工会等十部委、山东省总工会等部门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精神,根据企业实际,及时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导入企业。我们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文化,构筑和谐交运”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为主线,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和企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单元,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二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共同形成地方区域经济整体。内蒙古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企业驱动的联动整体,三者形成"点(企业)——线(产业)——面(区域经济)"的互动与对接,企业无疑发挥微观驱动性作用,它是完善产业布局、落实和实现区域规划的关键点。因此,在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版图和中观层面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之后,企业的发展就成为研究的又一核心。如何壮大已有企业,培育和扶持有潜力成为经济领军的企业,引入外来企业的入驻,形成企业集团和企业网络,以构筑产业带和经济圈便成为本文的研究核心。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思想的生成与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创业教育”思想生成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思想的提出进行了梳理,对“创业教育”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全民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全民创业教育”的提出引起人们对“创业教育”意义的全面关注,通过“全民创业教育”的实施促进全民的广泛就业,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应新经济发展而生的新型工程教育,其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文章以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以“新工科”理念为契机,以培养双创型复合人才为目标,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任务驱动模式,以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因此,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倡导应运而生。图书馆与生俱来的馆藏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决定图书馆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场所。“学习型社会”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契机,也对图书馆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误区及其完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薪酬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目前中国在推行薪酬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高薪是企业最为有效的激励措施、薪酬激励机制是多劳多得原则在字面上的诠释等错误认识。要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就应采取动态的薪酬结构和全面的薪酬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三线企业曾为国家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新时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冲击,产生巨大裂变。本文就三线企业社会的群体特征、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通过改善三线企业社会群体关系对三线企业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教应探索多种信息技术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学习强国"自学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干预功能,普遍作为高教规定自学内容,限定在线学习时长,因此,采取混合教学并将"学习强国"自学机制纳入教学干预体系,通过在线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学习强国学习纳入学生学业测评、学习动机自评研究中,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评价,形成"学习强国"的特有教学干预机制,充分发挥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效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特定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上,形成教学干预的"变速箱"机制与"加速器"功能。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on finding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es of individuals working in environments characterised as enterprise cul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isation of work knowing as co-emergenc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nvention, identity and environment. This conceptualisation is based upon an ecological theory of learning called "enactivism", which holds that human beings, natural objects and cognition emerge together as intertwined systems. This theory appears useful in the examination of work knowledge produced by a growing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o are entering the ranks of the self-employed, becoming entrepreneurs in the new economy. Three dimensions of enactivist theory in particular are argued to hold heuristic value for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new world of enterprise. First, that knowledge unfolds in systems, whereby cognition co-emerges with environment, individuals and activity. Second, that understanding is embedded in the conduct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ystems and sub-systems, rather than the minds of individual actors. Third, that learning is continuous invention and exploration, linked to disequilibrium experienced in systems. These three dimensions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reported by those negotiating the world of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双证融合、全程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定位于“以能力本位为理念、以校企共赢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起点”,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企业人才需求及提高学院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营销近视症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向市场经济。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具体实施市场营销管理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传统体制的印记,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营销近视症”。长此以往,我国企业必将陷入生存危机。为了远离营销近视症的危害,企业必须熟悉它的具体表现,并清楚知晓其危害,掌握矫治营销近视症的具体措施,杜绝营销近视症在我国企业继续蔓延而造成的更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