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普遍现象,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把"心理危机"应用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分析中,整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行为需求,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完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干预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投射测验视角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利用房树人测验的人格评估体系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网络成瘾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合计占比43.23%;人格的随意性与网络成瘾总分、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人际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卑性与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使用正常、依赖和成瘾三类群体在随意性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给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挑战;具有认真严谨和自信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依赖网络但成瘾可能性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没有绝对的人格基础,可能只是他们当前内心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学生时间洞察能力与网游成瘾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时间洞察力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9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时间洞察力中的现在宿命与过去消极对中学生网游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过去积极和未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时间洞察力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通讯、网络信息、社交软件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焦虑情绪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中蔓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他们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控制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蒋小飞 《大众科技》2012,(7):253-255
采用Yo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在网络成瘾度上显著高于大一;并且随着年级增高,网络成瘾有上升趋势;交谈行为、待人接物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对网络成瘾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医学院校的84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手机成瘾率为52%,男生成瘾率为57%,女生成瘾率为49.5%,男生成瘾率高于女生(x2=4.15,P0.05);手机成瘾率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无相关联系(P0.05);MPAI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8.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现状和它的相关因素,以便为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两个高校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一到大四的2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疫情期间手机使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将回收的数据输入SPSS26.0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自我控制情况较好。(2)在性别、年级、家庭户籍和学校之间等人口学变量上,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没有明显差异。(3)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618,P 0.01)。(4)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不复学的情况下加重了对手机使用社交等软件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做学习以外的使用。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现象,自我控制对于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自我控制力越高,手机依赖性越低;疫情期间,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手机使非学习以外的手机使用率大大增加。应该对大学生多加指导,进行自我控制指导课,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利用好学习相关的软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07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分析。结果: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手机成瘾呈现负相关,而和友谊质量呈现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的友谊质量不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手机成瘾程度,一方面频繁的网络社交增加风险,另一方面自我同一性抑制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1.
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中学生使用手机来获得自我认同,排解孤独感、压力和无聊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而父母重视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及手机科技发展迅速,都是造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准确、良好的定位及规范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2.
伴随Web2.0的到来,微博迅速发展,微博服务的使用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使用微博服务使用量表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探究微博服务使用与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揭示这一关系的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总微博服务使用能够正向预测总网络社会支持。使用频率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记录、互动、娱乐能显著预测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与友伴支持。女性的得分在记录、使用频率和情感支持上显著高于男性,在友伴支持上显著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李雪果  易仲怡 《科教文汇》2014,(27):193-19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2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4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低头族"存在现状,找出影响其手机依赖的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大学生群体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共抽取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共1500人,检索中国知网进行资料收集,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访谈法进行调研。收集的数据用Epi Data 3.0进行录入,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状方面,高达54.7%的调查对象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其中男生(58.9%)手机依赖现象高于女生(50.8%),文学类专业依赖现象比其他专业严重,四所学校间不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存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象,缺乏当地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科学引导,应加强相关政策条例制订,及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干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手机使用氛围。  相似文献   

17.
张呈呈  罗芸  许天亮 《内江科技》2023,(12):66-67+17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依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已严重影响高校课堂的教学秩序。研究小组通过尝试利用手机“学习通”平台进行辅助急危重症护理课堂教学,目的是改变大学生课堂“过度”使用手机的状况,同时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初步尝试,“学习通”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高校课堂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7)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具有功能丰富、便于携带、强交互性等特性的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也导致了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以及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基础,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玮 《科教文汇》2011,(3):169-169,194
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诸如自闭、自恋、自杀、网络游戏成瘾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发凸显,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为例,从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对大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问题之对策两个方面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选取在校大学生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响应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并且对课堂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下的显著差异。同时,在促使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外部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是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最终得出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多为自发行为,缺乏学校及社会的科学引导,应加强学校监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