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的开发,大规模水力压裂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于大量压裂液注入后引起的低返排率机理及其对产能影响的认识仍然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整理,简要分析了页岩储层中返排率低的原因及页岩气产能的控制因素,概述了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的滞留与吸收机理研究现状。结论认为:页岩储层对压裂液的滞留与吸收是造成页岩气返排率低的主要原因,建立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滞留与吸收模型、探索低返排率对气体产出的影响对提高页岩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和页岩气井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力径向射流辅助压裂技术,利用径向钻孔的导向作用,结合水力压裂改造工艺,实现人工裂缝的高效穿透。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径向射孔参数对裂缝的影响;并且对压裂工艺进行参数优化,建立施工排量、压裂液粘度及储层参数对压裂裂缝延伸的影响图版,对水力径向射流辅助压裂技术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是研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垂直井的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开展了基于实验尺度的页岩试样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并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水力裂缝扩展行为和形成的裂缝形态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垂直井水力压裂室内实验,水力裂缝在压裂过程中明显发生了一定弧度的转弯,但基本沿着最大主应力的方向进行扩展,形成了双翼弯曲的水力裂缝,且水力裂缝的转向主要是由内部弱面存在所致,其易向此处扩展,形成复杂裂缝网络;②基于实验尺度建立的二维模型,水力裂缝扩展的形态及其向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的规律得到了验证;③水压裂缝的注入压力和宽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都是先增大随后稳定在一定程度保持不变。其结果对页岩气的现场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压裂规模与设备需求量大的特点。我国页岩气开发区地理位置复杂,井场面积有限,与页岩储层压裂施工对井场面积的要求相矛盾。有限的井场面积与压裂规模及设备需求量的矛盾,成为制约页岩储层高效压裂施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页岩压裂施工现场设备摆放形式进行研究,针对国内最新研制的3000型压裂车组,制定了压裂设备摆放的一般性原则,开发出一套可用于3000型成套压裂设备井场摆放的仿真模拟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软件实现了在不同压裂规模以及井场条件下,压裂设备数目的确定,摆放形式的优选和动画的展示,达到合理利用井场空间的目标,对提高压裂装备利用效率和压裂施工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泥页岩可改造性是页岩油气开发中非常关键的评价参数,其中泥页岩力学特性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表征作用。本文先由实验和计算,得出横波时差、泊松比、剪切模量、杨氏模量等岩石力学指标。再由弹性参数法算出脆性特征参数BI。根据脆性特征参擞卫I进行评价,纵向上,E1f4可压裂性最好;横向上,E1f4^3、E1f4^5、E1f4^6的储集改造I类区基本都位于高邮凹陷的南西区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浙江某隧道DXZ-31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成果,并对岩爆进行了预测。测试数据显示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2.7MPa~9.3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2.6MPa~6.5MPa,铅直应力σz为3.0MPa~6.9MPa;测孔深部应力场主要呈σHσz≈σh特征,说明该区地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研究表明,在以水平构造为主的应力场中,洞室轴线最好平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置,否则边墙将产生严重的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7.
曹海涛  李南颖 《科技通报》2024,(3):15-18+35
页岩气井的压裂改造效果受储层地质、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微地震监测和产液剖面测试均显示单井各段改造效果差异较大。为精细评价气井产能,需快速、准确地评价单段的改造效果,本文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理论对单段压后停泵压降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页岩气压裂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停泵后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从曲线形态和解释参数对单段压裂的改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微地震监测以及G函数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单段缝长的定量评价,为准确开展数值模拟提供基础,同时也为井距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常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长7油页岩储层应用常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存在“压不开和不出液”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攻关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靠近断层的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整体压裂改造时,由于其分布复杂的地应力场及不规则的井网形式,常规整体压裂产量预测模拟方法不再适用。因此,将近井模型中的PEBI网格,应用于断层附近的注采井网整体压裂优化设计中,根据胜利油田某区块靠近断层附近的某注采比单元实际特点和具体地应力方向进行优化,实现了一定井网条件下任意方位裂缝的模拟,并证实了PEBI网格模拟水力裂缝相对于传统直角网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般的方法在加砂压裂模拟过程中无法解决碱性液体对油气储层的伤害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酸性压裂液体系加砂压裂酸化模拟模型,首先依据实时监测解释的原则,构造裂缝形成与扩展模拟模型、液体悬浮与流动模型、压裂液携砂过程模拟模型,然后进行加砂压裂酸化模拟,求解加砂压裂的关键性参数,并在求解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约束优化,使其更符合实际施工情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模拟加砂压裂酸化过程,提高压裂水平和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成为油田增产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油田后备接替的重要资源,但储层受油藏埋深的影响,储层上覆压力增大,使储层物性变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通过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经济有效的开发。本文介绍了针对厚层砂岩、薄互层砂岩及低渗油藏重复改造常用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4)
如何高效经济开采页岩气引起国内研究人员的重视。开采页岩气常用的方法就是水力压裂法,压裂最重要的是形成网状裂缝,研究表明页岩可压性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于是在提出了"可压度"这个概念来评价储层可压性,页岩气储层的可压度与脆性指数呈正相关,与断裂韧性呈负相关,可压度可以由脆性指数和断裂韧度之比来表征,可压度越大,可压性越好,可压度可以更好地评估储层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姚富来  乔力 《内江科技》2012,(5):115-116
本文针对范庄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西1断块阜二段三砂组(E1f23)油藏为例,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地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庄茁,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主任,原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院博士学位,2017年获英国斯旺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动态断裂力学、非线性有限元和亚微米尺度晶体塑性的理论和计算等方面做出国际领先的科学成果;在飞机穿盖弹射救生系统、西气东输管线韧性止裂和页岩水力压裂体积改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做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渗致密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储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果。开发好这类气藏对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致密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和技术现状的研究,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致密性气藏的特征,为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析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开发是提高油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长庆油田从2004年开始水平井攻关改造技术研究,在水力喷射加砂压裂工艺,液体胶塞封堵隔离等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缩短作业周期、减小储层污染、提高井筒隔离效果,引进了大庆油田的机械隔离工具,先后在2口井6层段进行了压裂试验,完成了机械工具分段压裂改造。本文在总结分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进国外体积压裂的理念,形成了水平井分簇多段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菲  王保全 《内江科技》2011,32(2):137+129-137,129
页岩气藏为自生自储型气藏,它的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备件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热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控制页岩的生气能力.而有机碳含量还影响页岩的储集性,是增加页岩孔隙空间的重要因素;页岩气藏储层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裂缝的存在会提高储层的渗透率,矿物成分影响其储集性能,其中粘土矿物有利于增加微孔隙.并且增加岩石对天然气的吸附能力.而石英和白云石脆性较大,则有利于增加储层中的裂缝,并且对水力压裂造缝有利;页岩气藏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8.
纯梁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具有层多、单层薄、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单井日产液量低,近年建产的单元,90%以上的井需储层改造,但经过近40年的注水开发,储层平面和纵向水淹程度差异大,造成改造难度大、分层注水难度大。本文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因素,在开发工艺上主要应用分层压裂技术,依据不同储层类型,优化压裂参数及压裂管柱,实现了低渗透储层精细开发。  相似文献   

19.
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具有测量深度很大的优点,在地质工程中应用广泛,为解决传统水压致裂法的不足,一些学者提出了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采用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进行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测量,但水压致裂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还需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和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熊小伟  杨刚  李良红 《内江科技》2011,32(3):21+31-21,31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掌握地应力大小的重要性。在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套管变形和损坏与增产措施中水力压裂优化设计等都与地应力大小相关。虽然目前地应力在油田中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能直接测量出地应力的方法还没有,准确地掌握地应力大小对指导勘探开发油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