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妙绝美的写景散文,它对于陶冶青少年优美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写作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后来作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在《野草》中,这是最明白、浅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陈根生 《师道》2003,(6):36
班上F同学的一篇日记《我劝胖子重抖擞》经我推荐在报上发表了,瞧这胖丫头笑成了一朵花,同学们一窝蜂围住她像过生日似的向她祝贺。想不到没过几天,一盆冷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报社传来一封来自海门某中学的揭发信搁到了我的桌上。我大吃一惊,连忙按图索骥找来北京某女作家的文章仔细对照,什么“我家祖宗八代都奇瘦无比,肉似乎都长到我一个人身上了”“搁瘦子堆里拿我当外人,放胖子筐里级别又太低”……虽然F的文章笼统称“抄袭”不免有些冤枉她,但是近四分之一的文字照搬人家的确实也是够严重的。揭发信还狠狠敲到我头上:“什么指…  相似文献   
3.
1997年4月中旬的一天。春天的阳光暖洋洋地照进窗来。班上F的一篇日记《我劝胖子重抖擞》经我推荐在报上发表了,瞧这胖丫头笑成了一朵花,师兄弟、师姐妹像过生日似的向她祝贺。 想不到没过几天,一盆冷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报社转来一封海门某小学写的揭发信搁在我的桌上了。我大吃一惊,连忙按图索骥找来北京某女作家的文章仔细对照,什么“我家祖宗八代都奇瘦无比,肉似乎都长到我一人身上了”,什么“搁瘦子堆里拿我当外人,放胖子筐里级别又太低”,什么“绝食7天,减  相似文献   
4.
到此为止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记得那是4月中旬的一天,班上F的一篇日记《我劝胖子重抖擞》经我推荐在报上发表了。消息传来,F这胖丫头笑成了一朵花,同学们一窝蜂围住她像过生日似地向她祝贺。想不到没过几天,一盆冷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报社转来一封来自海门某中学的揭发信,说F的作文是抄袭的。我大吃一惊,连忙找来信中提到的北京某女作家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稿酬,今天谁不知道就是人民币(?),可我有两笔稿酬却不是拿的“大团结”。那是1973年,我在下乡开门办学的空隙,耐不住寂寞偷偷写成一篇《鲁迅与体育锻炼》投了出去。那年头,斯文扫地,这种东西寄出去心里也就不惦着那么回事了.想不到这年11月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同教学组的一位老教师特地跑到我家,说他在门房里看见刚到的一期《新体育》上有我一篇文章,他不无怨怪地同我:“你怎么又……”不几天,校园里爆炸了一条新闻,北京邮来的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和一支光闪闪的英雄金笔,搁在我的办公桌上了。这在发表一篇文章只能收到编辑部“请”来的“红宝书”的年代,无怪乎同事们惊异得眼睛都发亮了,班上的同学也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一天午后,我从堆满一桌子的作文本里抬起头来,一位高挑个子、文质彬  相似文献   
6.
陈根生 《新疆教育》2012,(7):126-126
方兴未艾的教学改革如春风般又给教育灌注了新的生命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肖川博士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了诠释:“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天堂。如何向课堂要效率,我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鲁迅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这段至理名言,前者是传授学语文的宝贵经验,他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就是这么“三识并用”取得优异成绩的;后者是提出写文章的严格要求,他创作的那些优秀篇章,哪一篇不是具备“三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中外双语教学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双语教学的定位、双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与培养、双语教材的选用与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因而对于它的主题的探讨就不能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对此,目前流行的说法还是“愤怒讨伐儒家教育的战斗檄文”,我认为这是很有些编颇之处的。 (一) 《孔乙己》一共写了五个场面,表现了孔乙己的三个生活片断:一、写孔乙己被酒客们逗弄,得不到一点尊重。作者介绍孔乙己这个穷愁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穿一件又破又脏的长衫呀,满嘴之乎者也呀,“好喝懒做”,“又不会营生”呀,但是作者着意描写的是“孔乙己一到店,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经满怀热情指导青年们将名作家的未完稿与完成稿互相对照着阅读,他认为未完稿上删改的部分就说明着“不应该那么写”,而完成稿本身则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写”,把二者认真地加以比较、研究、揣摩、体会,在青年写作者实在是一种“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这充满辩证思想的科学方法,我们教学鲁迅散文时不是也完全可以运用起来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