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康德的道德法则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文章认为,康德的道德法则作为惟一的实践法则来自于理性,然而这一法则在具体实践时陷入了职责的表象中,从而使得来自于理性的道德法则回归到了与其相对立的信仰之中。康德的矛盾一直到韦伯运用伦理学的分工才得以解决,罗尔斯在韦伯的“责任伦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社会制度和操作程序的正义理论,在这一意义上,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义务理论经历了一次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亓奎言 《科学学研究》2011,29(4):487-493
 传统的超越主义伦理学进路存在着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近年来产生的神经伦理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神经伦理学因立足于认知神经科学对道德判断、自由意志和元伦理学等问题的涉及而成为“科学”的伦理学,但也因其还原论倾向而对传统伦理学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海美 《百科知识》2023,(27):9-10
<正>哲学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只有经过漫长历史的考验和时代的磨难,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理论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从自由问题着手研究,能够有效地贯穿康德整个批判体系。自由这种特殊的活动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人的灵肉二重属性,彰显出先验与经验、在场与缺席、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张力关系。康德的自由对不同时代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康德留给世界弥足珍贵的一份财富。康德的自由观涉及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邓晓芒把康德的自由观分为三个层次:自由意识、先验自由及实践自由。他从理性的角度研究了先验自由的必要性、实践自由的现实性和审美自由的自然目的,建构了康德哲学体系中的自由。一、先验自由自然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被认为是引领“理性万能”的幻觉,通过理性理解把握整个世界。但康德在形而上学的困境中审视了人的极限,开始了理性的自我批判。康德与教条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清楚地看到了人的局限性,而理性不存在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究其原因,是对立双方混淆了现象与事物本身,利用仅适用于经验现象学的先验知识原理把握先验事物本身,并将一切归结为遵循自然因果律的机械决定论。一切都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等从哲学层面阐明了"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现代生态学则从知识论层面认证了这一问题。"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思想,构成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根据;生态伦理学则昭示了人类对"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先验逻辑"可谓是逻辑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在康德批判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康德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以及在这种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下对先验逻辑的提出和说明,以及先验逻辑的基本出发点——"范畴"与"直观"的分析,以期望达到对康德先验逻辑的正确、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娟 《科学与管理》2000,20(6):58-58
<正> “人格”一词源于古典拉丁语的Perona,有“人”、“性格”、“品行”等含义。各国的不同学派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从伦理学角度讲,笔者认为、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道德品质及惯常行为等特征的总和,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说到底,人格问  相似文献   

7.
邹友灵 《金秋科苑》2010,(24):174-177
二十世纪是分析哲学的主流时代,西方哲学的第三次大转变即语言学转向就此蓬勃展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自觉地迎合了这次历史浪潮,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语境扩展到了更深广的理论视域。他的交往行动理论、话语伦理学与普遍语用学,三位一体地表征了现代思潮在语言学转向之后语用学再转折的趋势。通过对新康德主义的扬弃和对分析运动的批判,其理性主义语言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体现了从劳动到语言、从阶级斗争到社会合作的重心转置;它既是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的有机融汇,又深刻地抨击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从福利国家到新自由主义的现实背谬、以及冷战之后凸显出来的新政治经济形势。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哈氏的语言忧思也内在地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艰难困境与迷茫前景。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把休谟对康德的提示定位为“因果公理的处理”是不正确,因为这种定位与康德直接读到《人性论》这一史实不符,而且也无法解释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醒来的真正原因。正是《人性论》第1卷第四章中的心理原子主义和同一性理论所造成的怀疑结论使康德认识休谟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哲学的相似理论基础和后果,从而最终使康德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9.
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而黑格尔则运用传统理性主义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也是德国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康德哲学思想影响和改变着黑格尔哲学,并使黑格尔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也不断继承与超越其哲学理念,对促进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德哲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体系.康德试图利用自身的哲学理论去调解各种具有矛盾的哲学,如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名论和唯实论以及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这也表明康德哲学就是一个混合的理论体系.后代西方学者也不断从康德哲学中找到自身研究所需要的东西,发现其都与康德哲学非常相似,但两者之间又会有明显的矛盾.这也导致很多哲学家不断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黑格尔,其在批判康德哲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并完成了形而上学体系,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绍兰 《情报杂志》2005,24(7):102-104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也与日俱增,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盖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信息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现状、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启示、我国的信息伦理学及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的生命伦理学是建基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之上,它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但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却经常会为了全体人口的健康而对个人的自由、隐私等权利进行干预或限制。公共健康对公共善而非个人权利的强调对传统的生命伦理学构成了挑战。公共健康的这一挑战促使生命伦理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淑霞 《现代情报》2005,25(12):39-41
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盖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信息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现状、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启示及我国信息伦理学及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及前景作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元与全球化境遇中的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伦理学是文化自我理解的产物,植根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学首先是多元的.任何特质的文化道德传统,总是在与其他特质文化道德传统相互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当今,不同国度的生命伦理学同时也处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命伦理学无法避免普世价值与全球化的选择.多元的生命伦理学与普世的全球生命伦理学并存,在适宜多元或需要普世价值的不同境况下展示其多元性与全球普世性的面貌,正是当代生命伦理的重要特质.否认生命伦理学的民族特质,或者认为生命伦理学越是民族化、本土化就越好的观点,都是与时潮流相背的.提倡尊重、宽容、合作及相互消融,是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琳 《科教文汇》2008,(35):253-253
"精神"一词在西方哲学中颇受关注,比如阿斯特,洪堡特,康德的"共通感"都曾讨论过类似课题。有一点值得注意,阿斯特的"精神"概念在包括普遍阐释学在内的整个阐释学发展历程中起着源流的作用,是阐释学派"理解"的前提,也是人类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重要基础,对翻译工作亦有大的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吴丽丽 《科教文汇》2010,(19):203-204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是在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关怀伦理学是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从女性的视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这对于我们主张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两性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BL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焱 《中国科技信息》2010,(9):263-263,280
本文作者介绍了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与传统教学法(讲授法)的区别,结合医学伦理学教学实际,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对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该彻底改变,以适应伦理学的伦理要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转向。本文的研究紧扣伦理学的伦理思想展开,针对目前高校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提出的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分离与统一问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和环境伦理等冲突,而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学术魅力的课题。调查表明,在当代社会中两个王国的现实冲突、特别是克隆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考察一些哲学家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关系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索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学,实现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传统学派和修正学派两个角度归类阐述了绿色壁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绿色壁垒是我国学者针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提出来的,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任倩 《科教文汇》2007,(10X):183-184
康德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在后来的哲学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哲学家都对康德在现象之外设定一个“物自体”的世界十分痛恨。和这些反对声相比,叔本华是非常宽容的了,他对康德两个世界的划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叔本华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康德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我们在读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都会看到很多与康德类似的关于两个世界的设定,只是在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的基础上,叔本华作了一些改进和变动,以完善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的不足。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