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单井层序、联井层序、井震联合层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沙三段地层划分出3个长期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通过构造特征分析,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地质、含砂率等值线等资料进行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本区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水下扇3种沉积相类型。北部广大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白宋庄一带发育水下扇。其它广大地区主要属湖相沉积背景,岩性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灰岩和砂岩互层为主要特征,是本区主要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2.
董贵能  何小胡 《内江科技》2012,(10):164+156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C-3油田流三段进行沉积基准面分析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将流三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演化研究,研究认为:第一个中期旋回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前半旋回为冲积扇-河流相,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后半旋回至第三个中期旋回为辨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位置,指出由第一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和由第二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三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是形成有利储层砂体的主要位置,是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4.
朱逸青  张蓝夫  马青 《内江科技》2013,34(4):157-15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岩性、录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2个四级准层序组,5个五级准层序,建立了塔里木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内识别出三角洲、潮坪、泻湖、台地、河流等五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涠西南凹陷涠洲B油田涠二段Ⅳ油组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涠洲B油田W_2Ⅳ油组主要为浅水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应用高分辫率层序地层理论,将涠洲8油田W_2Ⅳ油组划分为2个中期半旋回、6个短期半旋回,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格架内进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选择砂体较为发育的ssc3和ssc6两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及砂体展布图,摸清了砂体展布规律,以明确油田开发调整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利用岩相和测丼相等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确定了工区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0种微相。在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资料及砂体厚度统计数据,说明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砂体主要发育于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中;垂向上,自下而上为一次湖退一湖侵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7.
QHD32-6油田主力含油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属于曲流河沉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加上海上钻井密度小,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旋回对比中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对小波变换与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划分地层层序地质依据的研究,选用合适的尺度和时窗对井旁地震道划分出了不同级别的层序,使其中的频率结构得以暴露,据此可探测到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反映在地质上就是沉积环境的突变。由此开展了沉积旋回及层序检测技术的研究,搭建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使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在可靠的地质背景下进行,保证了地震综合解释和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苏明  张翠梅 《内江科技》2006,27(5):142-143
运用测井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工作区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在I油组识别出了7个小层序,划分了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的成因相;分析了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特征。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物源的控制,可根据物源方向及岩性差异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取心井岩心观察、岩矿分析、沉积旋回、沉积特征研究相结合,建立沙河街组内部对比标志层,并结合时频分析、成像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连井地质剖面、地震剖面的建立,实现各地层标志层的外推和闭合,分析各成因地层单元间的关系,综合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0.
屈宏  徐文萍 《内江科技》2012,(1):147-148
根据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真武-曹庄地区戴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通过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方面的特征说明本区发育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泥三个亚相,有利油气储集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根据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形态,将三角洲的主要骨架砂体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为条带型和网状型。总结并提出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模式,沉积微相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在旋回中的位置,网状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而条带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降段。  相似文献   

11.
侏罗系是川西坳陷的主要产气层之一,本文结合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地震解释及测试分析等相关资料对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层序、岩相古地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侏罗系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泊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湖泊等四种沉积相;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构造层序都由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构成;并讨论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特征及构造活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为陆相断陷湖盆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渊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浅滩、分流间薄层砂、分流间洼地、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和湖平面的变化是署一区杜229块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作为一个二级层序的早期低位沉积,储量规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将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分层了三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沙三下沉积时期,沉积相主要为湖泊相、近岸水下扇、浊积扇等沉积类型物源主要来自陈家庄凸起和孤岛凸起。  相似文献   

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的演化以及层序格架内砂体的分布,预测了砂体尖灭线的可能位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原始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借鉴部分前人研究成果,以详细观察地表露头剖面、岩芯描述资料为基础,以取芯井段测井相分析为依据,认为七西区基本上发育了3个中期旋回,8个短期旋回,24个超短期旋回。在超短期旋回层序中识别出了主要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框架、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骨架、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八道湾组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相应的等时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西南缘现属青海油田油气勘探新区,通过对研究区详细地岩芯观察和大量野外露共精细描述以及在沉积特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新近纪地层广泛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其中,那北1井新近系上新统狮子沟组主要发育由重力流和牵引流频繁交织沉积的扇三角洲.经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碎屑流沉积物五个微相;前扇三角洲包括前扇三角洲泥和碎屑流沉积物两个微相.该项研究可以为深入讨论柴达木盆地南斜坡地质演化提供沉积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8.
曹飞  胡雅洁  郝立华 《内江科技》2006,27(2):127-127,F0003
以大港地区新近系馆陶明化镇组为研究对象,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方法原理,以地震、钻井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得出该区新近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并分析了该区各个三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时频分析是层序地震学分析的重要工具,用来阐明各级地震层序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并预测其物质成分。根据时频分析技术的结果,可以获得有关层序体的沉积旋回性,水进、水退沉积过程及有关储层、盖层分布及沉积间歇面等地质信息,从而为预测地质服务。使用时频分析技术,可以容易的实现经过断层或反射空白时两侧反射层位的对比等。本文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对官1三维区沉积旋回的分析,对该区的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叶红霞  罗顺社 《内江科技》2010,31(4):97-97,132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凹陷。该文以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在核三下段Ⅷ砂组沉积时期,凹陷内具有四种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其中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