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平的《我的多情玩伴》是一部以描写赵德发、刘小巴、欧阳一虹、诗人“我”等年轻人在上海的都市生活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抓住“玩伴”这一现代生活的板块,用灵动、机智而幽默的语言阐释了现代都市的爱情与友情,并且表达了作者对真挚友情的大喟叹和人类真善的大呼吁。文章从小说的选材、价值内涵和叙事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我的多情玩伴》所具有的独特文学魅力,以丰富目前日益繁盛的李春平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春平的官场小说与"权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陕军"的新生代中,李春平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使他在全国文坛声名日隆.新作长篇小说<步步高>着重表现了执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这一主题,出色地塑造了一位富有执政智慧的现代领导者形象,而小说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首先提出了"权力美学"的概念,并进行了各个角度和层面的艺术表现.这部小说似已引发了新一轮的官场小说热.  相似文献   

3.
李春平的《我的多情玩伴》是一部以描写赵德发、刘小巴、欧阳一虹、诗人"我"等年轻人在上海的都市生活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抓住"玩伴"这一现代生活的板块,用灵动、机智而幽默的语言阐释了现代都市的爱情与友情,并且表达了作者对真挚友情的大喟叹和人类真善的大呼吁。文章从小说的选材、价值内涵和叙事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我的多情玩伴》所具有的独特文学魅力,以丰富目前日益繁盛的李春平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4.
紫阳籍上海青年作家李春平,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看陕南,用当代意识审视历史,使他的小说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他的小说人物命运与陕南社会历史面貌紧密相连;既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有现代主义作家所擅长的象征手法;小说视角灵活,语言流畅、质朴、诙谐、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5.
李春平的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通过讲述在陕南紫阳山城长大的三个年轻人刘小样、冯刚和张雪峰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纯美爱情的歌颂和对人生现实的思考。从宗白华先生的意境创构理论对小说加以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层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静"与"动"的和谐统一——论"三言"的叙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方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参照,将“三言”置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大背帚中,重新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三言”在叙事视角的调动上,更显娴熟灵动。它不仅强调视角的静止,突出其凝固性、稳定性、重复性,而且更强调视角的运动,突出其转换性、更替性、流动性,形成了“静”与“动”和谐统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盐道》是李春平探寻故土精神文化的最新力作,小说通过讲述背盐人在生活上的选择,刻画了正派重义的巴山文化精神.小说结构巧妙,民俗描写富有特色,是叙写陕南山区文化风俗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7,(1):98-101
李春平的长篇小说《盐道》是一部转型之作。作者放弃以往的都市情感和现行官场取材,而将叙事的笔触伸向百年前的秦巴山区,以历史遗迹镇坪古盐道为依托,凭借超乎寻常的文学想象将奇异的事象、诡异的巫术和意味深永的民间传说贯穿在小说叙事中,为我们尽显了清末民初秦巴山区盐背子们真实的苦乐生活和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李春平对生活在陕南山区的普通老百姓命运深切关注的体现,也是作者对我们民族历史的沉着思考和对民俗文化的努力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宗教画历来是东西方绘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地域、政治、历史、技法、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东西方宗教画历来表现出迥异的风格.中国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以线造型,讲究起伏变化,人物神情动作略具夸张意味,整幅画面色彩鲜艳华丽;意大利拉菲尔的<西斯廷圣母>,采用焦点透视法造型,人物形象写实生动,整幅画面的色彩明净柔和,并与用光达到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0.
《奈何天》是李春平的一部反映官场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矛盾混合型,这类女性形象是作为男性主人公的对照而存在的;第二类是“贤”妻良母型,这类女性形象是隐蔽在男性主人公背后的;第三类是单纯无知型,这类女性形象具有悲剧性成分。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春平的官场小说在展示男性主人公官场沉浮的同时,也试图揭示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