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广泛地产生了希望受到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但由于薄弱学校的存在让家长不能放心,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现象.它加剧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从而失学人数增加,使"普九"成果得不到巩固;同时在客观上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校间原已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薄弱学校生源更不足,教育经费更紧缺,教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教师工作不安心,教育质量越趋下滑.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得不到提高,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存在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部分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导致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师生产生了离心力,使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造成学习困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全面提高质量,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淡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省是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存在很多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有一个共性,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偏多。本文就学习困难学生偏多的学校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对“成功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思考,做了分析探讨。指出运用成功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定位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找准弱点及症结所在是根本,寻求突破问题的策略是关键。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说明其存在的问题更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找准“弱因”,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实现“两基”目标,解决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往往被视为“禁区”,老师不能从正面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学校只是加以批评、处理,结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近几年来,我们总结了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经验教训,变“堵”为“疏”,进行正面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薄弱初中集中在乡镇,其薄弱是全面的。“普九”后,这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大为改观,但“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薄弱初中学生学业基础差,师资力量弱。教学开展不科学,缺乏教学艺术,教研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低。学校薄弱,表现诸多,最终都集中反映在教学质量低劣上。教学质量差,导致学生就学不积极,失学严重。一、乡镇薄弱初中的成因薄弱初中生源质量问题的实质是特定教学质量标准下学生学业基础差,而不是绝对的“孺子不可教”或者“朽木不可雕”。面对一批确定的人,教育思想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按照一个模式把他们全都培养成符合某一固…  相似文献   

9.
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对吉安市农村薄弱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现象既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结果,也有政府教育决策因素,更有学校管理的责任.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学校加强各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有关教育教学的一切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师资培训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教育改革必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发鑫  李英 《甘肃教育》2023,(10):26-29
为解决“三点半问题”,教育部发布有关保障和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多数乡村薄弱学校仍然存在服务内容单一、团队缺位、服务品质不高的现象。本文针对乡村薄弱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施教原则、学科融合、扩大时空范围、团队建设、多元评价这五个方面探讨了薄弱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育咨询四则建议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近年来,我省在治理薄弱学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仍有一批薄弱学校在低谷中徘徊,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学生“择校”与“乱收费”等。由此可见,要使辽宁的教育事...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在中职学校中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状态,但是,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又担负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使命,所以,改变中职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一是要找准存在问题,正视问题所在;二是要切中问题要害,透彻分析原因;三是要面向终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从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生教育三个层面解决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存在于不同区域及学校间差异的问题上,上海的探索可圈可点:委托管理的亮点在于政府“牵线”下的学校“联姻”,它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地区辐鼽名校“翻牌”的用意在于帮助原先并不薄弱的学校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这所学校在教育资源并不富足的区域内起到引领作用;办学联合的价值在于促使“同质类”学校实现整体发展,使之产生强大的合力;而长宁区的“双肩挑”模式则赋予了优质学校校长更重的使命。让校长实践着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印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马娟平 《考试周刊》2009,(42):76-77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在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死记硬背”、“应试教育”和“压抑学生创新潜能”等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也使得数学成为高中学习负担最重的主要课程。如何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薄弱学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我国中小学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目前还存在着一批薄弱学校。这些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加强和改善薄弱学校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薄弱学校的产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条件下,办大教育的产物。建国以来,尽管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尤其近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区为发挥“重点校”、“窗口校”、“示范校”等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的辐射作用,在人、财、物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大量存在。这不仅于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而且阻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这些年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并逐步得到落实。国弱学校:正待攻克的“堡垒”薄弱学校主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方面比较薄弱,从而造成教育质量偏低。也有人把薄弱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概括为“三差”和“三低”:即生源差、教师队伍差、办学条件差,教师授课水平低、领导管理水平低、学生学习水平低(合格率低、升学率低等)。…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本身就是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的内在构成,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直接生成其生命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要看到学校教育中所内含着的“教育性”和“活动性”,而且更要看到其“生活性”。  相似文献   

19.
改造薄弱学校,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这一问题上作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看到的,薄弱学校的建设任务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换言之,“薄弱学校一并不是一顶说摘就能摘掉的“帽子”。这既是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相联系的,又是与薄弱学校的特点相联系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治理薄弱学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具体采取哪一种要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而在诸种措施中,发挥重点中学的力量可以起到独到的作用。本文拟…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使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校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与巩固;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与实施。本文拟就“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