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峡两岸语文课程的经典文本选择都反映了对中国人学习汉语文基本规律的认识,都认同经典文本教学的价值,追求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都能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选文参考。但两岸在经典文本选择的取向,语文观和教材编写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臧芳 《语文知识》2014,(11):65-66
在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部分课文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仍然保留了下来,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背影》《苏州园林》《白杨礼赞》《活板》《孔乙己》《变色龙》等。这些文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面对经典文本,再次教学时,部分教师的思维已有了定势,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通过对文本的再度研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韦振星 《广西教育》2013,(10):57-58
初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管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也无论现代文或者文言文,都堪称经典之作。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的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在作文时引用、模仿这些文本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技法,甚至有所创新或突破,那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该如何在作文中活用文本呢?笔者认为,可以  相似文献   

4.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获取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重要信息。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在认识层面、教材编写、策略措施等方面的种种缺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缺位。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践价值,注重结合生活和教材,开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渗透学法,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以此实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经典文本,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而最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而积极影响的文化产品。经典文本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轨迹和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曾经达到的生命境界和思想高度,是人类一切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基础和参照,具有独创性、典范性和永久性等特点。作为中文专业教学领域中的经典文本主要指文学经典文本和文论经典文本,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文化典籍和人文著作。经典文本在中文专业教学中具有人格境界与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示范意义,本文结合写作课程教学来探讨一下经典文本阅读在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影响经典教材教学解读的因素很多。过去教材编写,文学作品归于文章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教学解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编写重视文学文体,但教学解读的文章学视角依然隐约可见,对文学文本的"这一篇"特点重视不够。文本的教学解读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甚大,通过删改、阐释,一些作品的主题被改变。解读者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写作背景,不重视艺术观念的更新,导致文本误读。经典教材教学解读存在的问题会削弱学生审美意识乃至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以学者化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7.
王玮 《华章》2009,(2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存在轻视教材甚至抛弃教材的现象,但教材是一种文化,多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其很多的课文代表着时代的经典,是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和体验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提倡要精读文本,同时,需要树立教材的"整体观"和"思辨观",实现教材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文本解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文本解读的对象自然就是文本,而主要的解读文本则又来自于教材。今天的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有了一个新的形势,那就是由一标多本变成一标一本,也就是由国家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编写,全国统一即所谓的统编本。通过比较发现,纳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既沿袭了传统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有一些创新,总之可以认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可以称为经典的,而学生的文本解读也就是一个经典解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本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教学要注意发掘其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适应学生需求,同时,教师要对经典进行梳理整合,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经典文本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里面不仅呈现了数学知识,还包含了众多的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等,这些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优质资源。而新课改下的新教材更是如此,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均能在新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得以体现,得以追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以为数学教学也应重视阅读文本,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用“文本”撑起数学学习的思维天空。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这是教材文本独有的个性。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个性,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品读重点语句,从而提高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以经典文本为教学对象,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以文本解读、赏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和审美。然而,文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和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相关地拓展性阅读,借助文学来把握、认知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材拓宽了语文教材涉及的领域,内容更加深厚,文本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广泛,适应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解读文本、用好文本,教学如何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中介和桥梁,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伦理等职业审美文化要素非常薄弱。中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语文教材中所选传统经典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审美文化元素,对弥补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情意教学中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伦理哲学审美文化渗透功能、行为哲学审美文化渗透功能、生命哲学审美文化渗透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感受和领略文本赋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6):41-42
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经典诵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感悟,对学生的发展帮助很大。本文结合了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从提升兴趣、文本理解和感悟交流这三个方面就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推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可以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撰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课的主体内容是由一个个经典文本组成的,但是对经典文本的教学依然缺少对文本的微观分析。本文重提文本细读对经典文本阐释与教学的重要性,尝试构建"寻找文本的关键词句——寻找文本中的症候、断裂、空白点——走向文本深层与文化诗学"三层次文本细读教学模式,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价值透视与反思,以期穿越时空的经典文本经过文本细读的烛照,发挥其在学生精神建构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的文本大多是经典范文,其构建呈现多元化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立意点、线索点、链接点、表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探索文本的深刻意蕴,感悟文本的人文情怀,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由一个一个经典文本组成,长期以来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中心,这不仅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流于表面,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和理解的空间。对语文课程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本文重提新批评"文本层次"论,并选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为例证,旨在说明,通过文本层次"论,可以引导学生由文本的浅层抵达潜藏在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文本,丰富教学形式,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文本阅读之中、渗透于课后拓展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